
法式鵝肝如何變成中國縣城特產?|中國新特產
提到「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你可能會首先想起法國。不過,現時大家在全球各地品嘗到的鵝肝,很大可能是中國產。
位於安徽省的六安縣,已經成為鵝肝這種「高端食材」主產區之一。法國的鵝如何「飛入」這裏?一起來走進這座低調的中國縣城。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中國產鵝肝性價比優越 安徽山東為主產地

鵝肝口感細膩、味道獨特,與魚子醬、松露並稱為「世界三大珍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法式鵝肝」,使用的是肥肝(法語為 Foie gras )。傳統上,由朗德鵝的鵝肝製作,這種鵝原產於法國南部的朗德省。

朗德鵝是世界上著名的鵝肝專用品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內地媒體報道,中國的鵝肝產量已經佔到全球45%。
性價比是國產鵝肥肝得以發展的因素之一。根據淘寶發布的「隱藏土特產報告」,以單克價格計算,進口鵝肝平均每克0.87元(人民幣,下同),國產鵝肝平均每克0.52元;以一塊250克的鵝肝來計算,進口的要218元,而國產的則只要131元。
在國內,安徽省六安市的霍邱縣,以及山東省濰坊市的臨朐縣,都是鵝肝的主要產地。
山東臨朐,是中國最早引進朗德鵝的地方。1988年,臨朐的一間公司從法國引進了1萬只朗德鵝,當地的鵝肝產業由此起步。

當年,山東臨朐還重金請來法國的畜牧專家,協助朗德鵝養殖。(網上圖片)
此後,安徽霍邱縣的養殖戶,將朗德鵝從山東引入,朗德鵝又進一步落戶霍邱。
安徽霍邱縣:全國最大鵝肝生產加工基地
安徽霍邱縣位於大別山間,淮河中游南岸,這裏水系發達,農業、畜牧業的底蘊深厚。中國向全球出口的鵝肝中,有約一半就產自這裏。

水草豐茂的霍邱縣,不僅是安徽的產糧大縣,在農畜家禽飼養方面,亦有不錯的基礎。(網上圖片)
安徽六安本身就有養鵝的基礎,當地高質素的「皖西白鵝」早已名聲在外,給當地帶來「白鵝之鄉」和「羽絨之都」的美譽。後來,當地養殖戶在2003年前後從山東引入法國的朗德鵝。
最早一批從山東引入朗德鵝苗的霍邱養殖戶胡建遠表示,「朗德鵝也很適應本地的自然條件,養殖的技術、需要的飼料和皖西白鵝也類似,所以養殖方面進展挺順利的。」

安徽霍邱的水土和氣候很適宜朗德鵝生長。(網上圖片)
現時,霍邱的鵝肝產量佔全國三分一以上。「霍邱鵝肥肝」還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如今,霍邱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鵝肝生產加工基地。據統計,當地有140多間朗德鵝養殖企業,全縣每年養殖加工朗德鵝400萬至500萬隻,生產鵝肥肝5,000噸以上,綜合年產值近20億元人民幣。
霍邱縣鵝肝生產企業還不斷創新,推出開袋即食的小克數品種,例如櫻桃鵝肝、冰淇淋鵝肝、紅酒鵝肝和清酒鵝肝等,解決許多顧客想食鵝肝又不會烹飪的難題。

紅酒鵝肝、金磚鵝肝、櫻桃鵝肝,霍邱鵝肝口味多種多樣。(網上圖片)
鵝肝產業鏈帶動安徽霍邱致富
從種鵝繁育、養殖、填飼、屠宰、深加工到廢棄物綜合利用,20多年的時間,來自法國的大鵝,還帶動了當地數十億元規模的綜合產業鏈。

安徽霍邱縣鵝肝深加工生產線。(網上圖片)
霍邱縣友喜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許多工人都是當地農村女性。「公司創建後,為鄉鎮提供了100多個月收入在3,000到5,000元的崗位。而且每年工人都有春播假和秋收假,不會耽誤工人春種秋收。」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至2020年「摘帽」期間,霍邱縣累計脫貧7.3萬多戶近17萬人。
當地還與安徽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院校等展開合作,成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研究朗德鵝科學填飼、品種退化等問題。

安徽霍邱縣生產的鵝肝。(網上圖片)
如今,霍邱鵝肝、臨朐鵝肝已經成為當地知名「特產」,有企業亦正嘗試通過直播方式,以及提供更多創新,降低普通人品嘗「世界級美食」的門檻,讓高檔的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延伸閱讀:全球60%魚子醬產自中國?熊貓故鄉雅安產量全球第二|中國新特產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