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5-05-16 11:00:00

深圳也有沙田/葵涌/西貢? 香港深圳有多少相同地名?|神州冷知識

分享:
深圳也有沙田/葵涌/西貢? 香港深圳有多少相同地名?|神州冷知識

深圳也有沙田/葵涌/西貢? 香港深圳有多少相同地名?|神州冷知識

沙田、葵涌、西貢......這些都是香港的地方,但大家或許沒留意到,原來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有着相同地名,而且兩地「撞名」例子還有不少。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香港西貢有海鮮街,不少遊客慕名而至。小圖為深圳西貢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西貢有海鮮街,不少遊客慕名而至。小圖為深圳西貢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兩個西貢都在東面?

香港和深圳現在是兩個世界級大城市,然而歷史上兩地同屬一縣。直至十九世紀,清朝積弱,屢受外侮,還被迫簽訂多條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兩地才從此「分家」。

因為山水相連,又同根、同源、同文化,所以傳統上港深兩地居民對地方命名的習慣、方法多有相似,這便是地方「撞名」的一大原因。

西貢就是例子。香港和深圳的西貢都在海邊,而且都是名為「西」,卻地處東面。有報道稱,港澳西貢得名都大約在明代,鄭和下西洋後,不少東南亞和中東國家開始到中國朝貢,因為兩地均可供西來朝貢的船停泊,故名為「西貢」。

香港的西貢在新界東,現在是18區之一,範圍除了「香港後花園」的西貢市一帶,還包括將軍澳新市鎮,人口約50萬。而深圳的西貢地處大鵬新區的大鵬半島南端,仍是一處小鄉村,據報戶籍人口只有200多人,以客家人為主。

adblk5
香港葵涌有繁忙貨櫃碼頭,深圳葵涌則比亞迪的廠房。(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葵涌有繁忙貨櫃碼頭,深圳葵涌則比亞迪的廠房。(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比亞迪廠房在哪個葵涌?

葵涌是另一個例子,香港和深圳的葵涌都曾經有天然河道(涌),而河道兩旁均長滿了葵樹,因而被稱為葵涌。

香港的葵涌在1960年代開始成為市鎮,至1970年代因興建貨櫃碼頭而迅速發展,成為香港的工商業重鎮。目前葵涌屬新界西的葵青區,人口稠密。

深圳葵涌又是在大鵬新區,與建有核電站的大亞灣相鄰。

說到深圳葵涌,便要提到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比亞迪總部在深圳,第一個自行建造的工業園區就在深圳葵涌。如果有人說比亞迪在葵涌有佔地40萬平方米大型廠房,不用懷疑,因為說的是深圳的葵涌,不是香港的葵涌。

延伸閱讀:世界最大黃金生產國!中國哪一省最多金?

香港沙田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急速發展,目前全區人口逾70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香港沙田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急速發展,目前全區人口逾70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同地名全因巧合?

當然,香港和深圳某些地方「撞名」,也可能純屬巧合,不一定涉及文化原因,這類的例子有沙田。

香港沙田作為地區的名稱只有100多年歷史。她的核心地區以往名為瀝源,指的是城門河口清澈的河水。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官員到各地考察,第一站是瀝源一條叫沙田圍的鄉村,因為和當地居民語言不暢,英國人誤把沙田當作整個地區的名稱,並源用至今。

沙田上世紀70年代發展成新市鎮,目前人口超過70萬,是香港18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沙田區內除了有眾多私人屋苑和公共屋邨,還有48條原居民鄉村,其中的大圍村已有400多年歷史。

順帶一提,瀝源的名稱後來用以命名沙田第一條公共屋邨,也就是沙田市中心附近的瀝源邨。

adblk6
香港和深圳均有沙田站,有網友因而搞錯地方。大圖為香港沙田站月台,小圖為深圳沙田站出入口。(網上圖片)

香港和深圳均有沙田站,有網友因而搞錯地方。大圖為香港沙田站月台,小圖為深圳沙田站出入口。(網上圖片)

相約沙田地鐵站擺烏龍?

而深圳的沙田地處坪山區,與惠州市惠陽區交界。據報道,深圳的沙田是1988年行政區劃從「大隊」分拆為村時,因為當地有「沙瀝」和「田腳」兩個片區,便各取一字為村名,稱為沙田。目前深圳沙田已發展成常住人口萬多人的社區,區內有不少工廠企業,並已通地鐵。

香港和深圳的兩個沙田曾成為新聞的「主角」。2023年5月,有香港網友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在二手拍賣網出售一頂CAP帽,隨後與買家相約「沙田地(港)鐵站」交收。

到了交收當日,這名網友告知買家自己會稍遲5至10分鐘,未料對方卻回覆「我現在到龍崗站了」。網友聞言覺得不對勁,細問下才發現買家是內地人,以為交收地點是深圳的沙田地鐵站。

後來事件被傳媒報道,成為一時熱話,雖然有讀者質疑有人「編故事」,但很多人也因此知道港深各有一個沙田。

深圳車公廟站附近是繁華商業區,地名來由的車公廟早已不存在。小圖為香港的車公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深圳車公廟站附近是繁華商業區,地名來由的車公廟早已不存在。小圖為香港的車公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車公廟站附近沒有廟?

說到沙田,還要提到另一個「撞名」的地方——車公廟。

香港的車公廟在沙田大圍,是香港著名寺廟之一,農歷大年初三香火尤為鼎盛。距車公廟不遠處的港鐵車站,亦被命名為車公廟站。

而深圳地鐵同樣有車公廟站,就在福田區。該站附近高樓大廈林立,卻看不見車公廟的影蹤。據報道,原來的車公廟是在1938年被侵華日軍所拆毀,自此不復存在。

除了剛才提到的幾個例子,香港和深圳「撞名」的地方還有大坑、鯉魚門、坪洲、黃竹坑、白沙灣、東涌、大水坑、白芒等等。

adblk7
(當代中國製圖)

(當代中國製圖)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