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3-04-20 07:30:00
日報

【健康快訊】電子設備偵測心律可作「第一道防線」 須配合醫學檢查準確判斷病因

分享:
【健康快訊】電子設備偵測心律可作「第一道防線」 須配合醫學檢查準確判斷病因

人體心跳有規律的節奏,就如悠然樂曲,但當心臟有問題,心跳紊亂的話就如歌曲「甩拍子」,節奏出錯。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指出,心房顫動是其中一個影響心跳節奏的常見原因,患者不一定感覺到心跳異常,但滯留在左心房的血液有機會形成血栓,如經血液循環進入腦血管就可能會中風。現時坊間有不少可以偵測心律異常的智能手錶和便攜式心電圖儀,曾醫生提醒:「這類儀器的主要作用為篩查,如『第一道防線』,患者應留意心臟健康,但仍須進行較詳細及長時間的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波等檢查,以準確找出真正的問題根源。

電子設備測心律有其參考價值

醫學上所使用的心電圖(ECG)又稱12導程心電圖,透過黏貼在身體上的10個導極,記錄心臟收縮和擴張時所產生的電流,組成12個導程,助醫生準確掌握心臟各部分的狀況。現時一些便攜式心電圖裝置,如智能手錶和手提式電子監察儀器越趨普遍,配戴在手腕或將手指放在手機外置的小型設備,便可顯示心律的波紋,當中更有部分裝置已由單導式心電圖(single-lead ECG)發展至6導式,收集得到的資料更詳細。曾醫生指出,臨床上的確有不少患者是透過智能手錶發出的心跳異常提示而求診,認為這個裝置可以作第一步篩查,有其參考價值。

曾醫生舉例說:「曾有一位女士的靜止心跳達每分鐘120下,智能手錶發出提示,顯示她的心跳過快及不規律,令她十分擔心自己患上心房顫動。」醫生為她安排24小時心電圖後,詳細的結果顯示她的問題是頻密早搏而非心房顫動。由此可見,篩查工具所發出的提示可以被視作健康警號,但須配合後續的醫學診斷方可助患者對症下藥。

心房顫動患者或難察覺異常

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不一定感覺到異常。根據發作的頻率,心房顫動可分為間歇性、持續性和慢性。曾醫生說:「如患者不察覺心律問題,病情可能會一直得不到適當診治。當心律問題發展至慢性或永久性,能夠回復正常心跳的機會較小。」嚴重者血液會積聚於左心房,更可能會隨年月發展成血栓,當血栓經血液循環進入腦血管,可能會導致缺血性中風。如沒有及時治療,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或言語不清等。

為預防中風,心房顫動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藥(又稱薄血藥),傳統的口服藥華法林需要患者定期抽血監察身體凝血功能及嚴控飲食選擇,避免當中的維他命K抵銷抗凝血藥藥效,難免為患者帶來不便。新型抗凝血藥與華法林藥效相若,但無須戒口及定期抽血,導致腦出血的風險亦較低。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意願及身體情況,與患者商討合適的治療方案。

以上資訊由曾振峯醫生提供

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

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