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解碼
2023-10-20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心跳時快時慢或為心房顫動 偵測心律及定期身體檢查 減中風危機

分享:
【健康解碼】心跳時快時慢或為心房顫動  偵測心律及定期身體檢查 減中風危機

心跳節奏不規則,有可能是患上心房顫動(房顫)的警號,高血壓與糖尿病人,更是高危一族。由於房顫有機會引發嚴重中風,因此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並早日揪出病魔,更為重要。此外,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薄血藥),亦能夠有效減低房顫病人中風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譚廣明教授解釋,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正的其中一種:「心跳節奏應該有規律,然而心房顫動出現時,會因為異常的電脈,導致心律不正常,心跳時快時慢。」雖然部分病人會因為心跳過快或過慢、頭暈,氣喘等病徵而求醫並確診,可是大部分病人其實沒有徵狀,患病而不自知。偏偏房顫帶來最可怕的危機,在於有機會引發中風,形同隱形殺手。

隱形殺手 長者高危

「房顫引起的中風,通常比較大型和嚴重,令到病人半身不遂,行動不便,或失去自理能力。此外,年紀愈大,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因素的房顫患者,因房顫引發中風的風險亦較高。」譚教授說,65歲以上長者中,約5%患有房顫,年紀愈大風險愈高。此外,房顫的高危因素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病、肥胖、吸煙喝酒,長期壓力高企及缺乏運動等,即使病人年紀較輕,若有上述病況,也會增加罹患房顫的風險。

除了中風,房顫也會導致心臟衰竭,令病人容易氣喘。鑑於病徵無聲無息,透過電子裝置自主偵測心律,以及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更顯得重要。譚教授說,部分智能手錶的內置軟體,以及新型血壓計,也有助偵測用家的心律,「若出現心跳失常的警示,應向醫生求診,確認是否患上心房顫動。」
另一方面,譚教授建議65歲以上且具備高危因素,卻沒有房顫病徵的長者,至少每年一次進行身體檢查,透過醫生把脈,以及心電圖等檢查,監察會否患上房顫以及其他疾病。

Ad Block

智能手錶及醫生把脈 助監察心律

萬一懷疑病人患病,醫生除了為病人進行心電圖檢查去確認是否患上房顫,心臟超聲波檢查去了解患者心臟功能以及心瓣是否有問題,也會檢視患者病歷。若確診患上房顫,就會評估病人的中風風險,以及引發的徵狀。

譚教授說,房顫治療分為兩方面,第一是透過藥物、消融術或安裝心臟起搏器等方法,對付心跳節奏紊亂。第二則是預防中風,亦是治療房顫的重要一環。譚教授說,若果病人的中風風險較高,會處方新型口服抗凝血藥(薄血藥),預防血塊形成及致堵塞腦血管,有效減低中風風險。

Ad Block

「相比舊式抗凝血藥『華法林』,新型口服薄血藥毋須經常調校劑量,與其他藥物和食物亦沒有太多相冲。」他補充,新型藥物有助血液稀釋,但同時也會增加出血風險,患者除了不要過量服藥以外,也應盡量避免參與撞擊運動如欖球等,並可調節生活習慣如使用電動剃鬚刀和軟毛牙刷等,減低刮傷而出血的機會。

新型薄血藥 具逆轉功能

他續稱,部分新型薄血藥具備逆轉針劑,可以在病人出現突發狀況如進行緊急手術或大量緊急出血時,逆轉藥物原本的抗凝血功效,從而讓病人迅速止血。

Ad Block

78歲的房顫病人羅先生(化名),吸煙之餘亦有高血壓和心臟病,需長期服用新型薄血藥預防中風。一次他患上急性胃潰瘍,腸胃大量出血入院。幸好其服用的新型薄血藥有逆轉針劑,其主診醫生使用逆轉針劑及內視鏡治療後,順利替其止血。待完全止血及治療後,羅先生重新服用新型薄血藥,繼續預防中風。

譚教授提醒,房顫檢測及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譚廣明教授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譚廣明教授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