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04 04:30:23
日報

RSV個案急升 50歲以上高危!

分享:
RSV個案急升 50歲以上高危!

RSV個案急升 50歲以上高危!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全年都會發生,而本港近期個案有上升趨勢。衛生署資料顯示,由第23周的55宗個案上至第28周的160宗個案,並預料情況持續至9月。加上流感高峰期將至,高危人士須做足預防措施,避免雙病毒感染。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吳健聰表示,RSV屬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飛沫、分泌物、受污染的手、食具或物件傳播,「感染後潛伏期約1至10天,常見5至7天發病。臨床經驗發現,患者初期徵狀輕微,或會如常社交與他人接觸,令病毒傳播得更廣,增加殺傷力。」

出現喘鳴聲

患者感染RSV後,或出現流鼻水、咳嗽、發燒和肌肉痛等徵狀;若病情發展至感染下呼吸道,如氣管發炎,會出現喘鳴聲,或增加肺炎及心肌梗塞風險。吳健聰指出,感染RSV後,再感染流感的風險可增加超過兩倍,「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比只感染一種病毒的患者,入住深切治療部、使用呼吸機協助呼吸、死亡的風險分別增加1至3倍。」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吳健聰指最近RSV感染個案急升。

死亡風險高

免疫力受損、60歲或以上、院舍人士,以及50歲以上的長期病患(糖尿病、心臟病、哮喘、慢阻肺病、腎病等)均屬感染RSV的高危一族。吳健聰稱,「年紀愈大,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因而增加感染風險。美國大型研究亦指年齡愈高,RSV相關住院率也愈高。」九成因RSV住院人士均為長期病患,平均住院日數長達12日,比流感的7日更長,「原因在於沒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只可靠支援性治療紓緩徵狀;而65歲或以上人士,感染RSV所致的死亡率高達20.1%。」

保持個人衛生

預防RSV感染,吳健聰認為要時刻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接觸過公廁門柄等高風險位置後;打噴嚏或咳嗽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以提升免疫力。環境方面,常接觸表面要用經常清潔消毒,保持空氣流通,如廁後開抽氣扇15分鐘以稀釋病毒、打斷傳播鏈;到人多擠迫地方、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要戴口罩。」此外,國際指引及醫學組議建議,高危人士應接種RSV疫苗,預防感染及出現重症的風險。
 

adblk5
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

接種RSV疫苗有助預防感染,接種佐劑疫苗30個月後仍有七成抗體。

年輕同樣可致嚴重病情

吳健聰分享兩宗個案,一名患有氣管敏感、30歲左右女性,在度蜜月期間突然氣喘,需要入院接受氧氣治療。檢驗後發現她同時感染了RSV、流感及另一種細菌,及後用特敏福及大劑量類固醇治療,住院兩周才康復。另一名70歲、有吸煙史的伯伯,之前幾年都因RSV感染入深切治療部,自去年接種疫苗後,今年未因RSV感染入院。「現今對付病毒的工具增加,大眾應認識多一點。與其患病後要打針放鬆氣管、用呼吸機幫助呼吸,尤其哮喘患者,每次中招都令肺活量下降,中幾次就會明顯減弱肺功能,不如接種疫苗預防感染,避免影響身體機能。」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