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8-03 04:30:46
日報

中醫母乳餵哺貼士 避免缺乳、壅滯

分享:
中醫母乳餵哺貼士 避免缺乳、壅滯

中醫母乳餵哺貼士 避免缺乳、壅滯

母乳餵哺對於母親、嬰兒都有不少好處,如減低母親乳癌風險、助嬰兒建立免疫力等,亦可增進親子關係。適逢8月1日至7日為「國際母乳哺育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為各為媽媽提供母乳哺育貼士,並助解決缺乳、壅滯問題。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張春玲指出,「母乳是由氣血所化生而成,故補益氣血是乳汁來源的保障,但亦要保持乳絡通暢,避免壅滯的發生。另外,女性哺乳期間應避免受風受寒,保持心情舒暢,希望令哺乳過程更流暢。」

浸大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 張春玲

張春玲指氣血虛弱並出現頭暈、耳鳴、心悸、脫髮者,不宜勉強母乳餵哺。

缺乳壅滯兩大問題

母乳哺育最容易出現兩大問題,一是缺乳,二是壅滯。張春玲解釋,「缺乳原因可以是『虛』或者『塞』,虛者可能是身體太單薄或生產時出血太多,造成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未能產生足夠的乳汁;塞者則為情緒受困、氣機不暢,如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即使通了亦容易再出現阻塞。」另一方面,若母親常進食甜膩如糯米、雪糕;辛辣如辣椒、白酒;生冷如凍飲、過量水果,均可使脾胃受損,而胃經會經過乳房,可因而造成乳絡壅滯。

看舌頭知積滯

張春玲教路,可透過觀察舌頭而判斷體內是否有「滯」,「正常舌苔為淡薄,舌頭見粉紅色,如果舌苔呈白厚或黃膩,已顯示出脾胃有積滯,要及時調整飲食;若出現口氣、大便異常、舌紫暗,則表示肝經有一定程度阻塞,而乳頭為肝經所過,因而影響餵哺。」

另外,如情況較嚴重,肝鬱氣滯、胃熱壅滯兼乳汁瘀滯,或導致乳癰,徵狀為高燒、發冷、乳房紅腫熱痛、乳汁排出不暢而致結膿成癰。張春玲指每次乳癰出現都會造成母親很大消耗,需要以中藥內服外敷、刮痧、針灸等作治療,「患者可留意如餵完奶後乳房沒有變回鬆弛,或屬乳癰初期徵狀,要及早處理,防患於未然。」

少澤穴

少澤穴位於尾指末節尺側。

紓緩乳脹不適

希望通乳的媽媽,可交替按壓少澤穴(位於尾指末節尺側),每天1至2次、每次5分鐘便可收效。出現乳脹不適的話,可用葱白外敷作紓緩。將大葱的葱白連根洗淨,用紗布包好並用鑊蒸熱,再外敷於乳絡不通之處。張春玲提醒,「乳房皮膚破損、濕疹患者不宜使用此法;另外,哺乳前緊記用熱毛巾擦拭乾淨,以免刺激嬰兒嘴唇。」

食療推介

張春玲最後提供一些食療湯水,有助補益氣血、健脾養胃,保障乳汁來源

Ad Block
湯水可加入約3克通草,有助通暢乳絡 木瓜鯽魚湯 五指毛桃煲雞湯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