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久站小腿腫 恐靜脈曲張
日常久站或久坐後小腿腫脹,不少人以為是疲勞所致,但其實靜脈曲張才是元兇,所影響的不止是外觀,可能會釀成更嚴重後果。外科專科醫生鄭敏樂指,「無論是長期站立或久坐,都會增加靜脈曲張風險,因為腿部靜止時血液更易淤積。而小腿腫脹、青筋外露是靜脈曲張的早期訊號,若放任惡化,恐進展至皮膚潰爛。」
靜脈負責將手腳血液輸送回心臟,其內部有單向瓣膜如「門」阻擋血液倒流。當瓣膜閉合不全時,血液因地心吸力積存下肢,靜脈受壓擴張扭曲,便形成如蚯蚓狀的凸起青綠色血管。若病情未控制,將逐步惡化,第三至四期會出現下肢水腫、出現褐黑色素沉澱、濕疹及瘙癢,第五至六期就會出現皮膚潰爛,傷口滲液難癒。

鄭敏樂指,已形成的曲張無法靠運動消除,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蘇文傑攝)
血栓可致命
靜脈曲張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血栓等嚴重併發症。鄭敏樂指,「擴張的血管易形成血塊,若脫落流至肺部阻塞血管,有可能引發致命性肺栓塞。」此外,傷口經常潰瘍亦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
根治靠手術
網上流行以運動、按摩、浸熱水、壓力襪和抬腿等各種方法來逆轉靜脈曲張。鄭敏樂表示,以上方法只能放鬆肌肉緩解不適,但無法根治。若按摩過度用力更有機會造成流血不止。甚至有人會注射肉毒桿菌來解決小腿水腫,「肉毒桿菌能瘦肌肉,對靜脈性水腫無效。」
鄭敏樂續指,「已形成的曲張無法靠運動或其他外力消除,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現今大多數患者可以選擇微創手術,醫生會利用超聲波儀器監察血管狀况,將幼細的導管放入有問題的靜脈血管內,利用射頻熱力將血管閉合,直接封堵有病變的靜脈;此外,醫學膠水黏合手術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透過導管注入醫學膠水令兩側血管壁黏合,封閉有血液倒流的靜脈。術後血液循環改善便可改善靜脈曲張問題,緩解小腿水腫。」微創手術的優勢在於傷口極細休養時間短,不影響日後著短裙短褲。

用按摩方法推走靜脈曲張,可能會弄巧成拙,造成流血不止。
生活保持活躍
對於未出現靜脈曲張的患者,鄭敏樂建議,「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持健康的體重,多做下肢運動如游泳、跑步和登山,有助強化小腿肌肉泵血功能,能有效降低靜脈曲張的風險。」
不求醫釀瘡疤
許多患者即使有症狀仍不會求診,原因大多是誤以為靜脈曲張僅是外觀問題。但鄭敏樂指,若延誤治療,病情會逐漸惡化,如果出現色素沉澱與潰瘍造成的組織損傷是難以完全逆轉,疤痕將永久存在。「建議若見蛛網狀血管、膚色異常、濕疹或傷口,應盡速透過超聲波檢查,把握微創治療黃金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