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40|5大原因不可如年輕先增肌增重再減脂 兩個方案二選一更有效
在健身增肌期(bulk),傳統的做法是不限制食量,務求做到大量熱量盈餘,到達目標肌肉量後再進入減脂期(cut),減掉脂肪讓線條重新浮現。但人到40,用這方法增肌的話,也許幾年也看不出成果;要增肌最大化,還有兩個方法可以參考選擇。
5個原因不能用傳統方法增肌
- 傳統方法令你肥胖:增肌需要熱量盈餘,但並非盈餘愈多,增肌愈多。有研究比較39名運動員進食600卡熱量盈餘及維持體重的熱量,結果兩組肌肉增長相若,但熱量盈餘組脂肪增加是另一組的2至3倍。雖然飲食對增肌很重要,但這研究表明了增肌多少也關乎於身體對訓練的反應,如果訓練不足和本身增肌速度較慢,再多吃也不能加快過程,只會囤積脂肪。
- 體重加得愈多,增肌愈少:研究指出,愈多體脂的人,愈會降低肌肉蛋白合成速度,即使有適當的蛋白質攝取和重量訓練。尤其中年人士本身的肌肉合成速度已較慢,先谷肥的策略更難增肌。
- 年紀愈大減脂愈難:年輕時或者減食碳水,做些帶氧運動就可減重,但中年人面對不同源的壓力、新陳代謝下降,減脂變得困難重重,睾酮亦因為部分轉化為雌激素而影響體力、情緒及增肌能力。睾酮也負責告知身體燒脂作能量,睾酮低就需要更長時間去減脂。
- 體脂增加易致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代表進入身體的糖分較難分配到肌肉使用,反而增加脂肪儲存,並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而睾酮低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當胰島素阻抗增加,也更壓抑睾酮,形成惡性循環。
- 最終或變減肌:當谷肥谷得愈多,就需要愈長的減脂期;然而減脂期愈長,肌肉流失的風險就會大。研究也證實在較年長人士中,進食熱量不足容易引致肌肉流失、殘障、功能退化;另一研究指,24周減脂期去掉的體重中,有1/3是肌肉。結果,辛苦建立的肌肉或者一筆勾消,隨時轉盈為虧。
增肌點算好?兩個策略二選一
- 身體重組:如果你已規律訓練一段時間,現實是無論做甚麼肌肉增長都很慢。可嘗試進食大約維持體重的熱量,保持高蛋白質攝取,稍微提升活動量及努力訓練,持之以恆,身體將會慢慢地減脂、肌肉量慢慢上升,而體重分別不大。最終會達到更強健的體質,而不用採用增肌期和減脂期的循環。
- 進食小量熱量盈餘:如果你剛訓練不久,肌肉及肌力仍在增長,就有空間可以吃多一點,以增加肌肉生長速度。重點是熱量盈餘應只有10%,即身體每日需要2,000卡的話,就進食2,200卡。這以足夠增肌並避免囤積脂肪。每周可以上磅及照鏡去評估進度,如果一周體重上升超過半磅,很大機會吃得太多,應減少分量;如果體重能夠每周上升約1/4磅就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