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偏好醃製食品、高鹽料理及燒烤類食物,且多肉少菜,大大提升患上胃癌的風險。此外,長期吸煙、飲酒,以及未妥善治療胃炎、胃潰瘍等問題,都可能誘發胃癌。胃癌不僅直接損害消化功能,更會阻礙營養分解與吸收,而後續的治療方法如胃部切除手術、化療或電療,往往加劇營養流失問題,使患者陷入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
營養不良削弱身體機能
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不適,也易被誤判為普通腸胃問題,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出現明顯體重減輕或營養失衡。營養不良是指蛋白質及各類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削弱身體基本運作能力,以致免疫力下降、傷口癒合遲緩及體重驟降等。若長期缺乏蛋白質與熱量,患者會出現肌肉萎縮、體能衰退;而維他命與礦物質不足則可能引發貧血、骨質疏鬆或反覆感染。長期營養不良更會影響心臟、腎臟及肝臟功能,並加劇情緒波動。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表示:「抗癌治療是持久戰,患者必須確保營養攝取充足,才能維持體能與免疫防線,應對後續抗癌治療。」
靜脈營養注射治療助對抗胃癌
營養不良是胃癌患者的一大挑戰,確診後及早進行營養干預尤其重要。劉醫生建議患者應從飲食入手,採取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並少食多餐。部分患者可在正餐之間選擇飲用營養補充劑,如含氨基酸、奧米伽3或核糖核苷酸的產品,以增強抵抗力和復原能力。研究顯示,若在治療初期進行營養補充,可降低治療副作用風險及死亡率。
對於無法進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損的患者,醫生會視乎情況安排進行靜脈營養治療,繞過消化道直接將個人化配製的營養液輸入血液循環,患者可在醫院或家中接受注射。治療期間需嚴密監測血糖、肝腎功能及導管入口感染徵兆,以預防代謝併發症。隨著腸道功能逐步恢復,醫療團隊會調整靜脈輸注比例,最終協助患者過渡至正常飲食。是否需要長期營養支持,則取決於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及後續抗癌治療計劃,由醫生綜合評估決定。
60歲胃癌三期男士以靜脈注射補充營養成功抗癌
一名60歲的胃癌三期患者,胃部出口位置受腫瘤阻塞,並侵蝕部分小腸,導致進食困難。確診後,他接受了胃部及部分小腸切除手術,由於屬第三期癌症,他需進行化療。在手術前禁食期間及術後首兩週,他因無法進食而接受靜脈營養治療。在化療第四至第五個月,他曾因腸道黏連引發腸梗阻,入院接受支援治療,期間也需依靠靜脈營養治療。一週後,腸道自行恢復暢通,無須再次手術。靜脈營養注射有效維持了他的體重,幫助他完成整個抗癌治療。至今一年,他成功完成治療且無復發跡象。
以上資訊由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提供
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