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上落樓梯膝痛 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 嚴重可致關節變形
膝關節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若退化及發炎情況嚴重,患者更可能舉步維艱,令生活質素大打折扣。骨科專科醫生袁偉康表示,人口老化令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增加,但不少人在病發初期諱疾忌醫,沒有正視問題,以致雙膝嚴重退化及變形才求醫,須進行換骹手術。現時有不同類型的治療選擇,若能及早處理,例如口服止痛藥、外用消炎止痛貼,配及強化肌肉運動,可減慢退化,保持生活質素。
退化性膝關節炎最常見是膝內側的軟骨退化及磨蝕,病情嚴重甚至導致膝關節變形。主要症狀包括膝痛、膝關節變僵硬、有腫脹及發熱感,影響日常活動能力。
關節軟骨磨蝕成因眾多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因眾多,包括隨着年齡增長,膝關節於中年打後出現明顯退化,這屬原發性因素;至於繼發性原因,包括曾意外或做運動受傷,引致軟骨或半月板受損。日常生活過度勞損,例如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或居住舊樓,每日要經常上落樓梯,都會增加膝關節磨蝕及退化。肥胖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可增加膝關節負荷。
臨床所見,不少患者過往曾受一邊膝痛困擾,但沒有求醫或正確處理,生活上依賴另一邊腳做主力,以致雙膝嚴重發炎才求醫,最後需進行置換人工關節手術,才能重拾正常生活。「現今長者的生活都很活躍,加上多了治療選擇,所以市民受膝痛問題困擾,應及早求醫,接受治療,保持有質素的生活」袁醫生補充。
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提供適合治療方案及建議,如膝痛情況輕微,建議患者多休息,減少提取重物,避免進行踎低等動作,以免加劇關節負荷。有需要時可使用柺杖輔助走路。口服藥物方面,可服用止痛藥如撲熱息痛等,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紓緩痛楚及發炎情況。其他方法包括注射透明質酸減痛、服用葡萄糖胺補充劑作輔助紓緩方法。
外用消炎止痛貼為另一選擇
不少人會擔心長期服用止痛藥會傷身,袁醫生指出,針對有胃痛、胃潰瘍病史,或腎功能減退人士,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若膝痛急性發作,外用消炎止痛貼可以是另一選擇,可直接貼於患處,讓藥力直接滲透作局部紓緩,減低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若口服止痛藥、消炎止痛貼已無法改善症狀,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交,例如因走路困難而減少外出,膝關節變得僵硬,難以伸直或屈起,甚至出現「O型」腳,反映膝關節炎病情比較嚴重,屆時便要考慮進行手術置換人工關節。
預防膝關節退化由後生做起
袁醫生表示,熱愛行山的膝痛患者仍可選擇較輕易的行山路線,例如較多平路的路線,減少勞損,或者進行其他運動如游水、到健身室踩太空漫步機,減少對膝部受損。市民應從後生開始保養關節,例如做運動鍛鍊四頭肌(即大腿前面肌肉),但記得要做熱身動作,預防受傷。另要控制體重,減少膝關節負荷。
*袁偉康醫生提醒,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骨科專科醫生袁偉康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