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
2025-08-21 07:30:00

健康解碼|腸易激 肚痛腹瀉 腸道遭殃 症狀持續須及早求診 排除嚴重腸疾病

分享:
健康解碼|腸易激 肚痛腹瀉 腸道遭殃 症狀持續須及早求診 排除嚴重腸疾病

健康解碼|腸易激 肚痛腹瀉 腸道遭殃 症狀持續須及早求診 排除嚴重腸疾病

容易肚痛、腹瀉,真的是單純的腸胃敏感嗎?「腸易激綜合症」是都市人常見的功能性腸胃問題,雖然醫學界尚未清楚成因,但是相信多與壓力、心理、飲食習慣、腸道生態等因素有關。有醫生提醒,此病與部分嚴重腸胃疾病相似,如大便持續性出現問題,應盡早求診及檢查,而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可透過藥物或益生菌等治療以減輕病情。

 

腸胃敏感 或於壓力大有關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由腸臟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度敏感所引發症狀的統稱。楊海彬醫生指出,現時醫學研究並未證實由單一成因引起,但與以下因素有關,腸道因素包括︰腸道蠕動過快或過慢、腸道神經過度敏感而導致痛感增加、腸道與大腦之間的神經傳輸(腸腦軸)混亂;外在因素包括:長期受壓力、焦慮或緊張情緒影響、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如辛辣或肥膩食物、飲酒)、遺傳因素等。

adblk5

原來,IBS並非限於腹瀉這個症狀。楊醫生引述據美國腸胃科醫學會及羅馬四診斷標準,IBS可以分為四大類型:腹瀉型 — 大部分時間排便頻繁,大便呈稀爛或水狀;便秘型 — 大部分時間大便次數減少,或幾天有一次大便,且大便過硬或過乾;混合型 — 時而便秘,時而腹瀉,排便有時一天數次,有時幾天一次;未能分類型 — 大便形態大致正常,主要症狀為腹痛、腹脹。症狀一般持續逾半年,且在過去三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出現一次。

楊醫生說,此病症狀與其他嚴重腸胃疾病如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相似,建議患者盡早求醫,作進一步檢查如大腸內視鏡以排除較嚴重疾病後,才能診斷為IBS。

 

平衡腸道微生態 紓緩症狀

確診IBS後,醫生會安排綜合性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益生菌、情緒支援。藥物方面,例如處方紓緩腸痛的抗腸抽筋藥物、減少腹瀉的止瀉藥物、改善便秘的通便藥物、調節大腦血清素的藥物以紓緩焦慮等情緒。

不少研究指出,出現IBS是因為腸道微生態被擾亂,即壞菌與好菌比例失去平衡,所以重整腸道菌群的平衡,能有助改善病情。除了維持健康飲食習慣,持續服用益生菌或布拉氏酵母菌CNCM I-745,可增加腸道益菌數量,並壓抑壞菌。一般益生菌屬細菌類,而布拉氏酵母菌CNCM I-745則為具有益生菌特性的酵母菌。症狀輕微患者持續服用益生菌可改善病情,惟可能需時兩個月或以上才見效,效果因人而異。另有研究指,布拉氏酵母菌CNCM I-745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調節腸道神經傳導物質、減少腸道內的發炎物質以及調節腸道免疫反應。

adblk6

楊醫生強調,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亦很重要,如定時飲食、少吃煎炸肥膩食物及進行低FODMAP飲食法。他建議患者首先盡量避免進食高FODMAP食物,如蘋果、奶類、西蘭花等,以減少短鏈碳水化合物在腸道裡積聚並發酵而造成的腸風、脹氣、腸胃不適。很多食物屬高FODMAP,全部戒食並不合適而每個患者對各類的反應都不同,應待症狀紓緩後,慢慢找出其中某些易致不適的高FODMAP食物,再作針對性戒口。

楊海彬醫生提醒,治療IBS主要為緩和病徵而非治癒,目的是減少腹部不適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藥物治療配合健康飲食生活習慣及益生菌補充,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成效。

adblk7
楊海彬醫生

楊海彬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