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校視力篩查 及早發現近視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最近的到校視力篩查發現,有五分一無戴眼鏡小學學童視力檢測不合格。深近視會令日後眼疾風險大幅增加,協會早前向政府提交建議書,希望可將眼軸長度檢查納入學童保健服務計劃,並推行全港小學到校視力篩查。
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工作小組成員李一婷博士表示,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遠物會看不清,成因包括遺傳及環境因素如閱讀、使用電子屏幕等近距離活動,「深近視(500度或以上)會增加視網膜脫落、病理性近視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等風險。」

(左起)譚秉鈿、葉笑麗、單眼千度近視小朋友Owen及外婆、李一婷、張傑。
眼軸長度為近視指標
大眾認識近視原理多為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方,令大腦不能接收清晰的影像訊號。而近年國際近視管理的最新指標則為眼軸長度,即眼角膜至視網膜的距離。李一婷續指,眼軸長度會隨眼球生長而增長,由出生時約16.5毫米至成年約23.5毫米,「若光線不能聚焦於視網膜上,眼球會加速拉長;眼軸愈長視網膜便愈薄,因而增加視網膜變異風險,尤其眼軸達26.5毫米或以上者。」
理大研究顯示,平均近視841度的學童,其眼軸平均長度達26.9毫米,出現視網膜變異比率達78%。惟現時衛生署學童保健的視力測試並未包括量度眼軸長度。
或增近萬宗嚴重眼疾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去年到小學為710名學童作視力篩查,發現五分一學童視力不合格。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建議工作小組成員譚秉鈿認為,多達35%學童沒有參與學童保健,或錯失及早識別視力問題的機會,「部分家長也未意識到學童保健視力測試不合格的意義,而沒有帶子女作進一步評估。家長往往到子女學習出現問題、主動表示視力模糊才去驗眼。」
以中大研究6至8歲學童眼軸長度作推算,將來會有逾13,000人患深近視,估計增加黃斑病變4,647宗、青光眼視神經病變3,725宗、視網膜脫落425宗。「及早利用OK鏡、光學離焦眼鏡、阿托品眼藥水等控制近視,有助減低眼疾風險。」

瞇眼看東西是近視警號之一。
留意近視警號
兒科專科醫生是兒童最常接觸的醫護人員,兒科專科醫生張傑認為,有時候醫生一句提醒,而家長肯帶子女去檢查的話,就可提早發現視力問題,「家長不要完全相信孩子說『看得清楚』,因為孩子可能從未看清楚過,不理解甚麼叫清楚。其次若單邊眼視力模糊,平時也不易察覺,家長可以遮住小朋友一邊眼再叫他看遠處,如果左右眼反應有差異就要留意;平時會愈看愈近、捽眼、瞇眼看東西,都是近視警號。」增加戶外活動、減少屏幕時間,都有助預防近視。
到校視力篩查
視光業界將會在9月開始,義務到小學作視力篩查,如發現問題可以及早跟進。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表示,「對於低收入家庭兒童,將有『專護兒童——近視管理支援計劃』免費資助到理大眼科視光學診所驗眼及驗配近視控制眼鏡。全額書簿津貼學童可透過學校轉介參加計劃。」有意參與篩查的學校可致電2333 3386查詢。葉笑麗續指,「協會早前向政府提交『香港兒童眼睛健康政策議書』,希望學童保健可以到校提供視力篩查,覆蓋全港小學,並記錄眼軸長度數據,更準確監察和預測近視;同時設立基層眼科護理服務,及提供財務支援機制,助低收入家庭得到適切視力矯正服務。」衛生署回應指,一直有提供免費的學前兒童視力普查,及每年為小學兒童提供視力測試,評估視力問題及作出跟進或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