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化令認知障礙症個案有增無減,除了大腦有害物質積聚外,最新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與記憶力息息相關,因為當腸道細菌消失時,記憶力也會隨之中斷;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功能亦逐步恢復,或可能成為對抗及治療失智問題的新方向。
無法維持長期記憶
研究團隊利用果蠅進行研究。這種昆蟲遇上生存威脅時,會出現由恐懼而停止產卵的趨避記億行為。研究人員於是利用抗生素或無菌培養方式,清除果蠅腸道中的共生菌後,果蠅會因為遇到天敵而產生短暫驚嚇反應,但很快便恢復正常產卵,無法維持長期記憶。
進一步分析顯示,當無菌果蠅補充益生菌後,記憶力得以恢復,特別是「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菌),能讓果蠅的記憶重啟,如搭配「果實醋酸桿菌」(Acetobacter pomorum, AP菌),則可以令效果更顯著及更持久。有關研究已於《PNAS》發表。
透過養分與大腦對話
研究人員指出,結果證實腸道細菌對於宿主形成特定記憶的必要性,因為腸道細菌會透過「養分」與大腦對話,因此當果蠅失去腸道細菌後,體液中的胺基酸濃度也會大幅下降,而胺基酸正是大腦維持運作與記憶不可或缺的養分。實驗亦證實,當無菌果蠅攝取特定胺基酸後,記憶力也可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