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1-07 04:29:49
日報

子宮肌瘤年輕化 不治理或礙生育

分享:
子宮肌瘤

經血增多、腹脹難忍、備孕失敗……這些都可能是子宮肌瘤發出的訊號。近年香港子宮肌瘤患者年齡層持續下降,二十多歲確診個案已不罕見。如有生育計劃,便需要做手術切除肌瘤,以增加成功懷孕的機會。

婦產科專科醫生謝倩盈表示,「子宮肌瘤亦稱子宮肉瘤或子宮纖維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它緣於子宮肌層內平滑肌細胞增生,在子宮壁內不同位置形成單個或多個腫塊。」

婦產科專科醫生謝倩盈

謝倩盈指子宮肌瘤有年輕化趨勢。

3類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依據生長位置分3類,第一類是由子宮向外往腹腔生長的漿膜下肌瘤;第二類是黏膜下肌瘤,在子宮內膜下生長;最後也常見的是肌層內肌瘤,生長在子宮壁肌肉層內。過往子宮肌瘤多見於40至50歲的女士,但近年30歲以下患者比例明顯上升,謝倩盈認為年輕化趨勢或與以下因素有關:

1. 初經年齡提前:隨營養水平提高,女孩初經年齡提前,雌激素更早產生,增加子宮肌瘤風險。

2. 飲食結構改變:高脂肪、高糖分飲食習慣或刺激雌激素的分泌。而加工食品常含有防腐劑、添加劑和塑化劑等,或干擾體內激素平衡。

3. 情緒壓力影響:長期壓力可致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反覆波動,繼而令多餘雌激素在宮腔堆積,促進肌瘤生長。

4.未婚或遲婚遲生育:懷孕和哺乳期間雌激素水平下降,未婚或遲婚遲生育的女性因而可能增加肌瘤風險。

adblk5
子宮肌瘤

隨肌瘤增大,或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經痛加劇情況。

增不孕或流產風險

子宮肌瘤一般生長緩慢,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隨著肌瘤增大,或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經痛加劇,甚至導致貧血;而肌瘤增大也可能壓迫膀胱或直腸引起尿頻、排便不順,甚或阻塞輸卵管或影響胚胎著床,導致不孕或流產風險增加。

冷刀治療不傷子宮

婦科檢查、超聲波檢查、磁力共振、宮腔鏡及腹腔鏡檢查,都有助診斷子宮肌瘤。醫生評估過子宮肌瘤大小、位置、症狀嚴重程度及生育需求後,會制訂不同治療策略。謝倩盈指,「如肌瘤細小且無症狀,可先觀察及定期追蹤,並調整生活方式,例如飲食均衡、控制體重、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適度運動、充足睡眠等,有助降低肌瘤的生長速度。對於有生育計劃的女士,可能需要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其中冷刀治療可減少灼傷子宮內膜,以增加懷孕機會,即使月經異常、不易懷孕或流產傾向的女性也適合。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防復發

研究顯示,切除子宮肌瘤後5年內復發率約30%,多發性肌瘤(3顆以上)復發率更高達50%。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謝倩盈建議避免攝取高糖、高油脂及過多雌激素的食物,並保持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平衡體內雌激素水平。

32歲的陳女士結婚5年未孕,初期覺得下腹脹悶、夜間尿頻,因擔心生育問題前往就診。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子宮腔內存在2厘米的黏膜下肌瘤。婦科醫生評估後建議子宮鏡手術切除肌瘤,術後數月內成功自然懷孕。及時治療子宮病變對生育非常重要,患者不必過度憂慮手術影響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