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紀輕輕周身痠痛或關4大生活習慣事 醫生教3招三周回復健康
飽受全身痠痛的問題困擾,可能是與慢性發炎有關。有醫生分享一宗病例指,一名年輕女子反覆出全身痠痛問題,就算向神經和骨科等求診也不知所以,但向功能醫學科求診後發現,原來與4大生活習慣有關。醫生教她3大調整生活習慣方法,結果三周後就回復健康。
年紀輕輕周身痠痛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該名女子是位大學生,因為長期熬夜備考,反覆出現全身痠痛和肌肉僵硬,早上起床時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足。雖然她已經看過多位醫生,包括神經、骨科、免疫、風濕相關檢查,但卻找不到明確原因。最終,她嘗試功能醫學科求醫。經全面評估後,發現她的慢性發炎指標明顯升高,腸道菌相失衡,自由基偏高,與自律神經和免疫系統相關的指標也不正常。這些都和「慢性纖維肌痛症」背後的系統性發炎與大腦敏感化有關。
或關4大生活習慣事
劉醫生指,許多人也會以為發炎只是與身體問題有關,而其實慢性發炎是許多文明病的根源,例如糖尿病、抑鬱、失眠和肥胖等。這位學生的狀況,正是長期低度發炎的結果。劉醫生發現該女子的生活作息中,涉及以下4大促炎因子:
- 熬夜與不規律的作息:常常半夜兩、三點才睡,第二天精神不佳。
- 缺乏運動:因為容易疲倦,長時間坐著讀書。
- 情緒壓力:面對考試壓力,身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 不健康飲食:常喝含糖飲料和進食加工食物,早餐常吃三文治搭配紅茶,晚餐則以杯麵或快餐食為主。
劉醫生指,她的生活習慣會令其身體持續處於「準備打仗」的狀態,免疫系統、荷爾蒙系統和神經系統紊亂,自然容易產生疼痛和疲憊的症狀。
3招三周回復健康
研究顯示,高糖、油炸食品、紅肉和精緻澱粉會誘發體內發炎因子上升。久坐、缺乏運動、長期壓力、失眠、吸煙和空氣污染也會加劇發炎,繼而造成腦霧、疼痛敏感、自律神經失調。劉醫生建議女子進行系統性的調理策略,以從根本減少體內發炎:
1. 營養干預:
- 補充Omega-3脂肪酸、薑黃素、維他命D3和抗氧化劑。
- 使用益生菌和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並減少內毒素進入血中。
2. 飲食建議:
- 減少加工食品、甜食和紅肉。
- 增加天然抗發炎食物的攝取,例如蔬果、魚類、橄欖油、番薯、糙米。
3. 生活調整:
- 每天規律作息,晚上11點前就寢。
- 每周至少3次溫和運動(散步、伸展、超慢跑)。
- 學習正念和冥想,給自己時間放鬆。
結果幾星期後覆診,她表示感到早上醒來不再那麼疲倦,肌肉疼痛減輕,情緒也變得穩定。這是身體從發炎走向修復的過程。劉醫生建議,若身邊的人也有類似的症狀,這可能是「慢性發炎」在作祟。他建議找到原因,從飲食和生活中排除促炎因子,身體的狀況一定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