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8-26 04:30:00
日報

炎症性腸病 進取治療預防腸穿窿

分享:

20至40歲是人生黃金期,奈何一旦患上炎症性腸病,不僅打亂生活規劃,更有可能出現可致命的併發症。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婷婷指,患者因長期腹痛、肚瀉而要四處找廁所,令患者感尷尬和不便,當腸道發炎加劇,輕則影響食慾和營養吸收而令體重下降,重則更會併發「腸穿窿」。近年傾向為嚴重患者採用由上而下的進取治療策略,以減少併發症或做手術的風險。

炎症性腸病是由於免疫系統發出錯誤訊息而攻擊腸道,導致發炎,而該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種。陳婷婷表示,「克隆氏症的炎症可由口腔至肛門;潰瘍性結腸炎的炎症則只集中大腸。臨床上,如患者口腔、小腸、胃壁均有發炎時,較大可能是克隆氏症,照內窺鏡時亦常見到斷斷續續的潰瘍;至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炎症則較淺層,並見連續性。做大腸鏡檢查時,醫生均會為病人抽取組織作病理診斷。」

穿腸須即做手術
陳婷婷續稱,「無論克隆氏症抑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除了持續腹痛、肚瀉和如廁後仍有便意之外,更會有食慾不振、營養不良或甚體重下降的症狀,部分病人更會大便有血。」嚴重發炎時,腸壁有可能會破裂出血並「穿窿」,須考慮手術切除「穿窿」部分,以防止細菌感染、敗血症或腹膜炎等可致命的併發症。「至於另一急性情況是腸道收窄,消化物因難以暢順通過而導致腸道淤塞,同樣有可能動用手術切除阻塞部分。」


或形成瘺管
不少克隆氏症患者容易有瘺管,即腸道發炎時形成的「不正常管道」,並連接附近的器官如肛門、陰道或膀胱,令分泌物和糞便從這些器官的周邊皮膚滲漏出來,嚴重困擾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工作,如引發感染甚或膿瘡,病人坐下時更會感到痛楚不堪。現時針對瘺管,腸胃科醫生及外科醫生常會同時會診,令患者盡早接受適切治療。

Ad Block

先進取後傳統
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方案,取決於發病位置和影響的範圍大小。輕微患者會先服用美沙拉嗪、類固醇及免疫系統抑制劑,若病情嚴重及有併發症的患者,則會盡早採用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及抗黏附治療。兩者效果均受肯定,惟抗腫瘤壞死因子會抑壓整體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如肺結核;抗黏附治療的藥力則大部分集中於發炎的腸道細胞,較少影響整個免疫系統。

對於一些嚴重患者,近年有趨勢是採取「由上而下」的治療方針,即先使用較進取的治療如生物製劑,待病情受控後,才轉用較傳統的藥物,以防止炎症復發,從而避免出現併發症及需要做手術的風險。

Ad Block
患者長期腹痛和肚瀉,十分影響生活。

患者長期腹痛和肚瀉,十分影響生活。

陳婷婷指嚴重患者及早用進取治療方式,可減併發症風險。

陳婷婷指嚴重患者及早用進取治療方式,可減併發症風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