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11-22 04:30:00
日報

產婦、肥胖易患腹直肌分離症

分享:

腹直肌分離症對港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根據挪威Akershus大學醫院和挪威體育科學學院於2016年的研究,六成婦女在生育6星期後患有此症,產後6個月的患病率亦有45%,情況相當普遍。如果情況輕微,可以緊身衣或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方式處理,若屬中度至嚴重分離,或需要以手術修復。
 

腹直肌是身體前方由胸廓伸延到骨盆的一組肌肉,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劉肇基表示,腹直肌分離症患者的腹直肌因為長期受壓,引致肌肉中間的筋膜鬆弛,令左右兩邊的腹直肌分開,腹部形態便變得橫向寬闊,肚腩凸出,「當肚內器官處於不當位置,令身體姿勢不良,長遠甚至引發腰背問題。」


腹部皮膚鬆弛
任何腹部曾經脹大、反覆脹大,或過度受壓的人士,都是腹直肌分離症的高危一族,包括肥胖人士、產後婦女、多產婦女,又或生產後抱起小孩的姿勢不正確,都有可能引起此症。患者或會發現自己站立時腹部中部凸出、患有「疝氣」、產婦產後腹部皮膚鬆弛或出現妊娠紋、出現腰背痛、穿衣服總要挑選鬆身款式,這些都可能是腹直肌分離症的病徵。

劉肇基指,當腹部長期受壓,有關細胞便會增生,當壓力過後,例如孕婦生產後,受影響部位便不能縮回變得鬆弛。

劉肇基指,當腹部長期受壓,有關細胞便會增生,當壓力過後,例如孕婦生產後,受影響部位便不能縮回變得鬆弛。

當腹肌收緊,用手按下中間位置便可檢查分離情況。

當腹肌收緊,用手按下中間位置便可檢查分離情況。

手術改善形態
腹直肌分離症的嚴重程度,雖未有國際標準去分辨,但劉肇基指一般會分為輕度(分離距離少於2cm或兩隻手指寬)、中度(分離2至4cm或兩到四隻手指寬)及嚴重(分離4cm以上或四隻手指寬以上),「中度和嚴重患者,可因應需要以腹部整形手術修復,在筋膜層將分離的腹直肌重新併合,並可弄掉多餘的腹下皮膚和妊娠紋,一次過改善腹部形態。」

對於嚴重患者,須修復肚臍上、下的肌肉分離,可選擇傳統的腹部整形手術,但肚臍需要移到新位置;如果分離情況只涉及肚臍以下位置,可考慮迷你腹部整形手術,毋須移動肚臍,傷口亦較小,復原期會較短。劉肇基續指,「手術屬皮外手術,總復原期約需6至8星期,期間要戴上腰封外,亦要避免劇烈運動和搬重物,以免影響傷口愈合。」

術後需要物理治療訓練核心肌群。

術後需要物理治療訓練核心肌群。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