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癌症
2024-02-27 04:29:54
日報

內電治頭頸癌 再復發率降至三成內

分享:
內電治頭頸癌 再復發率降至三成內

內電治頭頸癌 再復發率降至三成內

頭頸癌是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2021年增近1,800宗頭頸癌新症,每年更有逾500名患者離世。由於頭頸癌在治療上有一定限制,就算在手術及放射治療(電療)後仍有復發風險,港怡醫院頭頸腫瘤治療中心因此採用近距離體內放射治療(內電),應用於頭頸癌頸部淋巴復發癌症患者,有效降低再次復發的機率至三成以下。

頭頸癌涵蓋不同部位,其中本港最常見的是鼻咽癌,其次是口腔癌及喉癌。而口咽癌、下咽癌、腮腺癌、鼻竇癌和甲狀腺癌也屬於頭頸癌。頭頸癌的成因各有不同,鼻咽癌為感染艾巴氏病毒(EBV)或遺傳;口腔癌與煙酒有關;口咽癌則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發病。

治療限制多

現時治療頭頸癌的方法有局部治療及藥物治療,包括手術、電療、標靶治療、化療及免疫治療。港怡醫院頭頸腫瘤治療中心聯席總監、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顏繼昌指,頭頸癌通常發生於局部位置,如能在患癌初期成功控制局部病灶,有望達至痊愈。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就需結合手術、化療及電療等。

顏繼昌稱,由於頭頸位置的空間較狹窄,及有較多血管及神經線,若切除腫瘤的範圍大,可能會影響頭頸的功能,甚至引發中風的風險,所以一般醫生都難以大刀闊斧切除所有癌細胞。而進行電療時,為保護神經線和腦幹等,未必能完全清楚神經線和腦幹附近的腫瘤(如鼻咽癌),種種限制都導致在治療上未必達到理想效果,更可能有復發風險。

淋巴

頭頸癌容易在頭頸部淋巴結位置復發。

術後再復發機率逾五成

頭頸癌的局部復發除了在原位復發外,亦較常在頭頸部淋巴結位置復發,接受電療後,患者的軟組織、神經線、顎骨及黏膜都會變得比較脆弱,故復發後患者未必可以再次承受體外電療。過去亦有研究顯示,單靠手術切除頭頸腫瘤的頸部淋巴復發病人,其再復發機率超過五成,因此醫生通常都不會建議復發的病人再接受切除手術。

腫瘤切除手術 X 近距離體內放射治療

為減低患者的痛楚及復發機會,港怡醫院頭頸腫瘤治療中心針對頭頸癌頸部淋巴復發癌症患者,採取「腫瘤切除手術 X 近距離體內放射治療」的方案,先由外科醫生切除患者頸部復發的腫瘤,腫瘤科醫生其後會透過影像導航,置入導管於術前的病灶。在術後一星期內利用電腦程式驅動輻射源進入導管,在近距離釋放高能量輻射,務求消滅接近血管、神經線的癌細胞。顏繼昌指,治療以根治為目標,並可將再次復發率降至三成以下,內電療程一般需時4至5日,可在術後留院時進行,不會影響康復。

港怡醫院 顏繼昌

顏繼昌(右)稱新治療方案可將再次復發率降至三成以下。

成功恢復正常生活

現年71歲的姜先生在2021年初因說話困難到私家診所求醫,其後症狀持續,抽取組織化驗後發現癌細胞,確診喉癌第三期,在接受2次化療及35次電療後成功康復。不幸地,2022年底出現復發跡象,腫瘤位於氣管及食道之間的淋巴結,並包圍着氣管、食道和主動脈,淋巴腫瘤直徑達3.6厘米。醫療團隊認為即時手術風險高,不適宜切除腫瘤,於是姜先生獲轉介至另一公立醫院接受化療和免疫治療;完成大約5次化療和6次免疫治療後,仍有殘餘淋巴轉移,懷疑侵蝕食道和氣管,被評估為不宜接受手術。

至去年中姜先生到港怡醫院求醫,在醫生建議下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及近距離體內放射治療,接受手術及10次內電後,正電子掃描檢查顯示腫瘤已被消除,病人亦已恢復正常生活,只需定期覆診監察情況。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