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癌症
2020-06-15 04:30:00
日報

多方面評估 積極管理痛症

分享:

痛有很多種,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經痛、分娩痛甚至癌痛,哪種痛最難忍?疼痛是否只食粒止痛藥或打支針可止痛?有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指,社會對止痛方法有很多誤解,如嗎啡是癌症最末期的止痛方法,又誤以為一旦開始使用便會上癮,其實有效的疼痛管理要作多方面評估甚至跨專業治療。

唐家輝指社會對疼痛管理認知不多,事實上紓緩疼痛的方法很多。

唐家輝指社會對疼痛管理認知不多,事實上紓緩疼痛的方法很多。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指出,疼痛管理其實並非洪水猛獸,「若告訴你,背痛、膝頭痛可以不用做手術,打幾支針就得到紓緩;偏頭痛可以打幾針免疫治療就痊愈;生蛇痛又可以用交感神經阻滯治療加速復原;而癌痛的止痛藥可以安坐家中十分鐘內見效。你會否覺得痛症其實不是那麼棘手呢?」

擔心生病帶來痛楚
唐家輝透露,有些癌症患者最擔心的不是治療本身,而是生病過程帶來的痛楚。他們不想患癌最後的階段要在痛苦中度過;有些病人又害怕在最後的幾個星期,醫生會處方嗎啡針讓他們在迷糊中死亡,認為嗎啡是一種形式的「安樂死」。


對嗎啡存在誤解
社會對疼痛管理的認知尚在起步階段,當中存在很多誤解,例如認為嗎啡是最末期才使用或是擔心會上癮。唐家輝解釋,「其實癌痛的處理是多樣化的,嗎啡亦不是最後的治療選擇。有些病人在癌症初期有使用輕量嗎啡,但他們可以隨著癌症受到控制而減藥。」就算癌症不能治愈,患者所用的嗎啡量也不會大量增加。原因有二:嗎啡種類繁多,就算對一種有「抗藥性」,轉用另外一種有可能減低藥量;而嗎啡透過不同途徑所帶出的功效亦有所不同。
 

大家對嗎啡存在不少誤解,以為只用於癌症末期。

大家對嗎啡存在不少誤解,以為只用於癌症末期。

度身訂造管理方案
有一部分病人可以透過微創介入性治療減少止痛藥的需要,唐家輝舉例,一些癌症如肝癌、胃癌、胰臟癌、大腸癌、膀胱癌及子宮頸癌等,都會有頗佳效果。介入性治療一般有數個月的效用,所需的費用也比一般手術為低,重複再做的風險也不會有所增加。

其實最新和全面的疼痛管理是多角度和根據病人個別需要而度身訂造的,當中可能涉及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心理學家,令患者的生活在短期內可以重返到未發病的質素,是癌症康復的其中一個重點目標。有痛不等同復發,病人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最重要是找對醫生作出針對性疼痛管理,不要諱疾忌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