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14 04:29:59
日報

跨專科合作 修復孕婦主動脈撕裂

分享:
主動脈

主動脈運載心臟泵出的血液,若出現撕裂將造成很大問題。

主動脈撕裂本已是高危疾病,可隨時致命,今次更發生在懷孕25周孖胎的準媽媽身上,情況更為危急。幸得到中大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組成的跨專科團隊,包括心胸外科、婦產科、麻醉科及深切治療科,短時間內商議最合適的救治方案,成功為孕婦修補主動脈,保住孕婦及胎兒三人性命。

36歲的陳女士,於第二次妊娠時懷有雙胞胎,產前檢查正常。到懷孕25周因胸痛及氣促入院,電腦掃描檢查確診急性A型主動脈撕裂,須接受緊急手術保命。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兼威院婦產科榮譽顧問醫生潘昭頤教授指,「主動脈是血液通往各器官的唯一通道,若形成主動脈瘤繼而出現撕裂,即血液流進血管夾層,會減低各器官的供氧量,死亡率甚高。」

個案罕見

妊娠期主動脈撕裂更罕見,文獻指每100萬名孕婦中只有5.5宗個案。潘昭頤指具有大動脈病變或家族病史者風險較高,「而懷孕時心臟對主動脈壁施加的壓力增加、子宮壓迫引起的遠端阻力,以及懷孕的荷爾蒙和生物化學變化,都是引起主動脈撕裂的原因之一。」一般處理手法是先剖腹娩出胎兒,再修復主動脈,惟是次個案周數不足,故採用保留胎兒於母體的方式進行,但須承受20%至30%的胎兒死亡風險。

陳煦華 潘昭頤 黃鴻亮 黎敏玲 黃文建 醫生

(左起)威院心胸外科駐院醫生陳煦華、潘昭頤、黃鴻亮、黎敏玲、新界東聯網麻醉、痛症及圍術期醫學部門榮譽顧問醫生兼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臨床助理副教授黃文建醫生。(蘇文傑攝)

組成跨專科團隊

手術爭分奪秒,而且沒有案例可參考,於是醫院組成跨專科團隊。威院麻醉、痛症及圍術期醫學部門副部門主管兼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黎敏玲醫生表示,「麻醉科擔綱聯繫角色,一同制訂治療計劃和應急計劃。手術室每個醫護人員都知道自己的崗位,令手術進行得更順利。我們採取特殊麻醉方案,避免子宮收縮,確保孕婦及胎兒安全;圍手術期間亦要監察母體及胎兒心臟功能。」

adblk5
混合生物心瓣 人造血管

混合生物心瓣及人造血管可節省手術時間。(蘇文傑攝)

手術成功母子平安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教授兼威院心胸外科主任黃鴻亮教授指,是次手術難度高,因病變位置在主動脈根部,涉及冠狀動脈的供血,「採用混合生物心瓣及人造血管,有助節省手術時間和減低出血風險。在體外循環機及灌注師的輔助下,最終用了4小時35分鐘完成手術,保住三人性命。陳女士即晚可脫離呼吸機,術後17天出院,31周剖腹產子,母子平安。黃鴻亮認為今次手術成功有賴有效的團隊合作,並將是次罕見手術案例寫成論文,刊登於醫學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