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地區的上班一族,不時都會自嘲為「社畜」,原因是工作時間十分長,可能朝九晚十都在公司埋頭苦幹。有研究發現,過長的工作時間不但令人疲倦,更會使大腦內執行功能及情緒調節相關的區域出現明顯變化。
分析腦容量變化
該項由南韓中央大學與延世大學的研究,以當地每星期正常工時上限52小時為界線,將當地110名醫護人員分為過勞組及標準組,前者通常較年輕,教育程度較高。研究透過比較不同研究及腦部磁力共振掃描,從而分析參與者的腦容量。

過度工作可能改變認知與情緒相關區塊的大腦結構。
部分結構增加19%
結果發現,過度工作可能改變認知與情緒相關區塊的大腦結構,因為與標準組比較,過勞組的執行功能與情緒調節相關的大腦區域都有所改變,例如腦中回及腦島的增幅多達19%,前者影響認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與語言能力,後者則掌管情緒等功能。研究刊登於《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相信可逆轉
研究人員指出,工作量與大腦個別區域的變化有潛在關係,為過勞者的認知與情感問題提供學術研究的基礎,但他們相信,相關變化可以透過減少工時及恢復正常工作而逆轉。
國際勞工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的統計顯示,過勞在全球奪去逾74萬人的性命,而且會增加女性罹患糖尿病與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