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19 15:30:00

長期咳嗽肺部驚現結節恐肺癌 醫生揭3大生活環境增風險

分享:

長期咳嗽肺部驚現結節恐肺癌 醫生揭3大生活環境增風險

生活環境也會帶來肺癌風險?有醫生分享一宗病例指,一名約50歲男子有慢性咳嗽問題多年,多番求醫亦無法根治,後來檢查後發現肺部有兩顆結節,恐患肺癌。醫生指出,男子的生活有3種情況下,有機會吸入空氣污染源,而導致此情況出現。

長期咳嗽肺部驚現結節恐肺癌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該名男子咳嗽問題已持續多年,曾多次看診,吃過各類藥物,卻始終無法根治。結果經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後,發現肺部有兩顆小結節,分別約0.3cm和0.4cm。劉醫生分析影像後表示,這種小結節常見,多數是慢性發炎或舊感染的結果,短期內不需過度擔心是與肺癌有關,定期追蹤即可。

3大生活環境增風險

在詳細討論患者的生活習慣後,劉醫生發現他每天接觸到多種潛在的空氣污染源,可能是造成他長期咳嗽的重要因素,包括:

  • 工作環境:在布料公司上班,空氣中充斥著紡織纖維和微粒。
  • 烹飪習慣:下班回家煮飯時,常常不開抽油煙機。
  • 戶外活動:無視當天的空氣品質下,假日喜歡在公園慢跑。
adblk5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不吸煙也會患肺癌?營養師教吃5種食物遠離肺癌

PM2.5增5大疾病風險

劉醫生指出,PM2.5(粒徑小於2.5微米)與多種疾病的發生有關,包括:

  •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氣喘。
  •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律不整。
  • 代謝疾病:糖尿病。
  • 神經退化:認知功能退化與阿茲海默症。
  • 惡性腫瘤:肺癌。

而PM1.0(粒徑小於1微米)比PM2.5更細小,危害更大,卻常被忽視。研究顯示,PM1.0的暴露與中風後一年內死亡風險顯著相關,當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的PM1.0暴露,中風後一年內死亡風險就上升5%,而PM2.5的同等暴露,死亡風險上升約3%。PM1.0可能直接進入大腦,導致神經發炎與認知退化,並對肺部及全身造成影響。

室內環境污染3大風險

此外,許多人以為只要不在工廠或馬路旁就能避免這些污染,但事實上,室內環境同樣存在高風險:

  • 烹飪:高溫煮菜時若不開抽油煙機,會產生大量PM2.5和超細懸浮微粒。
  • 日常活動:整理衣物或拍打布料時會揚起粉塵。
  • 室內污染源:香燭、蠟燭和二手煙均會釋放微粒。

劉醫生提醒,雖然規律運動很重要,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會將更多PM2.5和PM1.0吸入肺部。當心肺換氣量增加,微粒的暴露劑量會顯著提升,因此建議在空氣品質不佳時選擇室內運動。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症狀/治療/存活率/預防方法(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甚麼人較易患上肺癌?(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有甚麼症狀?(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有甚麼症狀?(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治療方法(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相對存活率(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預防方法(am730製圖) 肺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肺癌預防方法(am730製圖)

環境改善3大建議

劉醫生向患者提出以下3大建議,以改善症狀:

  • 工作時佩戴口罩:在布料公司工作時,確保佩戴合格的防護口罩。
  • 烹飪時保持通風:使用抽油煙機,保持廚房空氣流通。
  • 查看空氣品質:外出運動前務必查看PM2.5和PM1.0的指數。
  • 使用空氣清淨機:在家中安裝空氣清淨機,降低室內污染。

後來,患者遵循以上建議短短一個月後,咳嗽明顯改善,夜間不再因咳嗽影響睡眠。

劉醫生提醒,空氣污染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每個人日常面對的健康挑戰。PM2.5和PM1.0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卻會深深影響我們的健康。無論是在工作、家中還是戶外,都應更加關注空氣品質。所以,他建議主動監測空氣品質指數、戴口罩防護、改善室內通風和減少室內污染源。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