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2-24 06:00:00

【特稿】重建後的玉樹,你了解多少?

分享:
青海玉樹是世外桃源,但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

青海玉樹是世外桃源,但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

救援機構與當地夥伴合作保育高原生態。

救援機構與當地夥伴合作保育高原生態。

青藏高原,遙遠而神秘的地域,純淨無比,浩瀚無際,令人神往。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3,700米以上。我們對玉樹的認識,大都來自2010年那場特大地震。幾年過去,重建後的玉樹一片欣欣向榮。中國政府近年更將玉樹定位為「高原生態型商貿旅遊城市」,玉樹當地政府更進一步,力求打造玉樹成為「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黃金旅遊目的地」。世代固守雪域的藏族牧民,在發展巨輪的滾動下,他們努力傳承藏族特有的歷史和文化,並透過發展生態旅遊,發展生計,保護美麗的家園。
文︰李冰心/樂施會    圖︰梁舜堯/樂施會義務攝影師
 

adblk5
藏族牧民以最純淨的笑容,在世界其中最荒僻的高原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在出落凡塵的天地間,追求天人合一的出世寧靜。 這廣袤的高寒大地,交通、資訊閉塞,物質匱乏,生存環境惡劣,但質樸、善良、熱情、堅毅的藏族牧民日復日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搏鬥,堅毅刻苦的生存、繁衍。 在藏區,尤其是在偏遠的牧區,婦女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和工作要比男人多很多。 樂施會培訓村民成為村醫、校醫,為貧困牧民、兒童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他們還肩負傳承藏醫藥文心的重任。

生態脆弱
玉樹州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犛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在青海省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氣候複雜多變、土壤層稀薄等特殊因素,植物生長較慢,生態環境極其脆弱,植被一旦破壞,地表很快就會變成沙礫的土地,想恢復是很困難的,有些植被甚至需要上百年時間才能恢復。


受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春季的冰雪消融時間提前了,季節性凍土的深度亦不斷減少。根據青海省氣象局分析,到了2030年,青海高原的氣溫可能上升攝氏2.2至2.6度。在玉樹發展旅遊,將無可避免對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帶來新的挑戰。


就醫困難
玉樹的地理環境,地廣人稀不說,道路狀況也比較差,30公里路程,車子往往要走上幾小時。很多鄉鎮只有極簡陋的醫務室,缺醫少藥情況普遍。就以玉樹曲麻萊縣為例,它的面積47,000平方公里,只有32,000人。這苦寒偏遠地區,醫藥資源較為缺少,對農牧民的健康醫療保障仍待完善。住在偏遠地區的牧民,交通和時間是就醫最大的障礙,由於他們負擔不起交通費用,因此很多牧民生病後,往往由小病熬成大病,得了大病又看不起病,有些重大疾病只能到老遠的西寧或格爾木就醫,即使到了大城市,但大部分牧民不會說普通話,對第一次進城的牧民來說,困難可想而知。

adblk6


在生病的群體中,婦女和兒童因為社會性別分工的負擔和自身身體素質,往往最容易得病。有的婦女是積勞成疾,有的婦女是因為沒有機會掌握衛生健康知識。故此,增加偏遠地區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保障,刻不容緩。


傳承藏醫藥文化
青藏高原雖然是世界上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但這裡一花一草都可入藥。例如,「總序大黃」可以治腸胃病;另有一種毫不起眼,只有藏名沒有中文名的草,原來可以治感冒。大自然奧妙可見一斑。


傳統以來,農牧民會找懂得藏醫藥知識的村民看病。樂施會和在玉樹具現代醫療或藏醫知識的社會組織合作,培訓這些有經驗、有助人之心的村民做村醫或校醫,並請來經驗豐富的藏醫教授他們藏醫藏藥知識,讓他們在社區為牧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同時傳承藏醫藥文化。

adblk7


樂施會又和當地夥伴合作,在玉樹州囊謙縣推行以生態旅遊促進牧區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生計項目。我們支持牧民參加培訓,發展生態旅遊,學習保護牧區生態環境等知識,並讓他們自己做廚師、導遊及司機等,從中賺取收入。項目得到當地政府的積極參與協調。

追蹤am730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