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3-05-12 10:30:00

am專題|T形路牌見證時代變遷 缺保育部分「毀容」難辨

分享:

T型路牌在本港買少見少。

路政署早前計劃在中環、大圍、荃灣3個地點,將路牌字體改為「文悦古典明朝體」,取代現時所使用的「全真字庫(港人版)粗黑」字,事件在網上討論區引發網民熱議,連帶舊式路牌的保育問題亦再受關注。最早見於20世紀初期的T字形舊式街道名牌,過去一直背負為民引路的重責,但隨著舊式建築物陸續拆卸或重建,這些瑟縮一角的歷史痕跡已買少見少,時至今日全港T形路牌已剩下不足80個。

採訪:專題組

T形路牌屬於英國殖民年代的設計,原型為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末英國的一款路牌。香港的T形路牌最早見於1910年,初期的路牌大多是以人手繪製及上色,直至1950年代後期,因二戰遭損毀而需修復和加設新路牌,才改以機器刻劃。香港早期的街道名牌為T字形,上半部為全大階書寫的街道英文名,下半部則以由右至左書寫的街道中文名。直至1960、70年代,才逐步「更新」為常見的長方形路牌。時至今日,香港大部分的街道路牌款式,已改為路政署在2004年起更新的設計。

香港歷史研究社統計顯示,全港現時僅存約80多個T形路牌,主要集中於中西區、灣仔區及深水埗區。其中,在舊樓林立的深水埗區,為目前最多T形路牌的地區,無論在鴨寮街、北河街或醫局街,都可見到這些舊路牌的蹤影。惟記者日前走訪該區發現,數年前在醫局街大廈外牆尚存的T形路牌,已隨大廈裝修而不復見。

不敵歲月洗禮「毀容」難以辨認

事實上,區內不少T形路牌因為受歲月洗禮,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當中,擁有4塊T形路牌的北河街,在荔枝角道交界的藥房上方,就有一塊方角T形路牌掛在鮮黃色牆壁上。該款方角T形路牌,只能在深水埗區看到,同時亦只有這款路牌的中文字,是由左寫向右。至於在北河街與醫局街的交界的同款街牌,已因日久失修而「毀容」;鄰近基隆街的另一款式T形路牌,亦因歲月洗禮而變得難以辨認。

旁邊地盤遮擋變「不見天日」

T形路牌缺乏保養,漸漸喪失指路功能,部分更被外物遮蔽,甚或「被消失」。在西營盤西尾道的T形路牌,為本港碩果僅存的雙框形街道牌,當中使用水泥雙框設計,但隨著旁邊建樓,路牌亦被地盤遮擋,變得「不見天日」。在同區的西安里,本港僅存一塊的黑底白字的T形路牌,亦因路牌所在的舊樓拆卸重建,而交由古物古蹟辦事處保管。能被古蹟辦保管的路牌,已屬有較好的去處。在東區北角琴行街的T形路牌,上面已銹跡斑斑,連字體也看不清,默默任由風吹雨打;而銅鑼灣的聖保祿修院外的一塊T形路牌,更於兩年前突然憑空消失,懷疑被有心人盜去。

T形舊式街道名牌為上世紀的歷史遺迹,甚具保育價值。香港歷史研究社理事長李澤恩表示,目前T形路牌已愈來愈少,政府對舊式街道牌沒有特別的保育制度,舊樓翻新清拆,路政署亦不會知道,故令T形路牌一塊又一塊被消失;而即使「尚在人間」的T形路牌,當局亦甚少保養,令其損毀愈來愈嚴重,「最理想當然係可以保留,拆咗原地重置返,但平時可以的話,都應該油下佢做好保育」。

本報正向路政署查詢。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