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5-24 04:30:59
日報

世紀暴雨隨時來襲 渠務署超前部署雨季防洪 加強應用科技監測 倍增應變隊善後

分享:
渠務署

世紀暴雨隨時來襲 渠務署超前部署雨季防洪 加強應用科技監測 倍增應變隊善後

香港雨季和颱風季節將至,甚或再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渠務署長莫永昌昨表示,吸取去年特大降雨經驗,當局正全面落實及執行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四大策略,包括做好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等,「我們目標是想將香港打造成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防洪城市。」

本港去年經歷連場「世紀暴雨」致多區水浸及山泥傾瀉,如何防止水患備受社會關注!渠務署昨就雨季防洪工作會見傳媒,署長莫永昌表示,署方已檢視及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隊伍數量由去年70增至160隊,運作基地則增至逾30個,「全球共識無法杜絕水浸,希望做到在暴雨期間及過後,應變隊伍能在最短時間作出部署,到達現場處理水浸事故,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

渠務署 渠務署

料全年降雨量達2100至2700毫米

莫永昌指,應變隊伍在本月初兩次紅雨其間都發揮良好作用,當局未收到柴灣及黃大仙兩區任何水浸報告,預計本港全年降雨量達2,100至2,700毫米,「今年3月份『雨水排放系統』手冊的設計雨量參數,已因應去年特大暴雨降雨量作上調,相信足以抵禦惡劣天氣,令香港的水浸風險更可控。」莫永昌續指,署方在過去數月為加強防洪及排洪能力進行大量工作,其中120項各區維修及小型改善工程,大部分已於首季完成。另外,有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正在進行,包括興建雨水渠、地下蓄洪池及河道改善工程,預計於今年至2030年期間分批落成。

冀打造香港成「韌性防洪」城市

莫又提及,未來會繼續加強應用創新技術防洪,舉例今年初在黃大仙及柴灣區內曾發生嚴重水浸的位置,選定逾30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感測設備,24小時實時監察雨水渠的水位狀況。當局亦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莫重申,當局正全面落實及執行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四大策略,包括做好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等,「我們目標是想將香港打造成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防洪城市。」同時,為制訂更前瞻性策略,署方正進行「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 」,預計於今年9月完成。
 

Ad Block
渠務署 渠務署

議員:可推動關愛隊加強聯繫

沙田區議員鄧肇峰則指, 早前出現暴雨時,有不少街坊向他反映有公園或道路都出現輕微水浸,「因為沙田區三面環山,若遭受水災和雨水衝擊,會帶來頗嚴重的影響」,建議當局除利用緊急應變隊伍協助處理暴雨或颱風善後工作,亦可推動關愛隊在極端天氣後與居民及區議員加強聯繫,以便及時發現渠務堵塞、水浸等情況。

鄧肇峰又促請當局積極處理危險樹木,「如果在私人地域出現危險樹木,參考強制樓宇復修的做法,設立基金先處理危險樹木,然後再追討成本責任。」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去年由於世紀暴雨造成多區水浸,他認為主因是當局在疏導渠道的工作有所欠缺,以及應變速度不足所致。不過,他指,當局為多個地區進行雨水改善工程後情況已大有改善,「今個月兩次紅雨,黃大仙都冇再好似以前水浸得咁誇張,證明工作有一定成效,在資訊發放上所做的工夫亦較以往多。」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