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4-27 06:00:00

仿胎盤功能 6幼羊健康成長 人工子宮可望增早產嬰存活率

分享:
早產幼羊放入人工子宮28天後長出羊毛,顯示其正常成長。
(互聯網)

早產幼羊放入人工子宮28天後長出羊毛,顯示其正常成長。 (互聯網)

早產嬰兒存活率低,美國科學家遂研發「人工子宮」,模擬母親體內子宮及胎盤的功能,製成生物膠袋系統(Biobag system),可望代替現時所用保溫箱,增加存活率。科學家將6隻早產幼羊測試放入生物膠袋內,全部均能健康成長,預料3至5年內可於人類早產嬰兒作臨床測試。

出生107天早產幼羊(等於人類23至24周大早產嬰兒),放入生物膠袋內。

出生107天早產幼羊(等於人類23至24周大早產嬰兒),放入生物膠袋內。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胎兒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用3年時間將人工子宮的玻璃箱系統,改良為生物膠袋,並將早產幼羊放入密封、無菌的透明生物膠袋中逾1個月。羊胎在膠袋內被仿羊水的液體包圍,其臍帶可連接至氧氣循環儀器的管道吸取氧氣及接收養分,令胎兒像在母體內般成長。全部實驗的早產幼羊均能正常呼吸、吞嚥、長毛及發展器官。科學家雖將部分實驗幼羊人道毀滅,以分析其腦部等器官發展,但其他幼羊仍能繼續健康生存,其中一隻已約1歲。在傳統保溫箱的早產嬰需以發育不全的肺呼吸,易令胎兒肺部感染,但人工子宮可預防此情況,其液體環境亦較無菌。


不能完全取代母體子宮功能
研究中心總監弗萊克(Alan Flake)形容此為人工子宮的重大突破,表示系統適用於23周大的早產嬰兒,但強調現階段無技術能取代母體子宮前半部分懷孕功能,因胎兒起碼於母體孕育22至23周,實驗僅為早產嬰兒提供新護理方法。他亦重申實驗應用至人體胎兒仍有限制,因羊胎成長較人體快最少3個月,體型亦大3倍。

adblk5
人工子宮實驗過程

人工子宮實驗過程


 

ADVERTISEMENT

最後一輪消費賞開始🎉激賞智能家電/旅遊神器/時尚手錶等!

👇🏼立即登記參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