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鄰居以漏水或噪音等理由行騙,私隱專員公署提5大防騙貼士。(私隱專員公署)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呼籲公眾提防假冒鄰居騙案,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由今年3月起,共收到6宗相關查詢及投訴,認為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個案涉及不同地區,包括尖沙咀和大圍等,相信並非只針對個別地區,亦不是某些屋苑出現資料外洩。
私隱專員3月起收到6宗騙案查詢及投訴 籲公眾提防
鍾麗玲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說,留意到這些短訊,部分內容的用語並非香港常用,例如短訊內不用管理處,而是管業處或管理公司的名字。部分個案在短訊中附有超連結,聲稱是第三方的維修網頁,當市民點擊後,會被要求輸入詳細的個人資料。鍾麗玲相信,騙徒可能是透過社交平台,或之前一些資料外洩事件而取得市民的電話,她呼籲市民如收到這些短訊或來電,應該先向管理處查證。
沙田區議員羅伊琳在同一節目說,近半個月開始,陸續有不同屋苑的居民反映,收到相關短訊,她至今收到約20名居民的查詢,暫時未聽到有個案因而被詐騙到金錢。她說區內幾個屋苑已經張貼通告,提醒居民如果收到短訊涉及投訴滲水,可能是詐騙。
羅伊琳相信,騙徒是「漁翁撒網」式發送短訊,並非只針對個別屋苑,她與警民關係組人員有到地區提醒市民不要受騙。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