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青松侯寶垣小學的學生團隊憑內置過濾器的雨水收集器,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沙地阿拉伯教育部獎!
水源珍貴,切勿浪費!香港已多年沒有試過因天氣乾旱而需要制水,但在一些雨量稀少,或是正面臨天災人禍的地區,往往難以覓得潔淨的可飲用水源,從而對生命構成威脅。由一班小四至小六年級同學組成的創意團隊,為協助更多受災和戰亂地區市民能飲到潔淨的水,因而研發出無需電力,輕盈便攜,內置過濾器的雨水收集器,更可配合雨鏈加快雨水收集速度。憑著這項發明,團隊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沙地阿拉伯教育部獎,成為首次獲得此項殊榮的其中一間香港小學。
參與展覽的同學指在日常新聞中得知不少地區欠缺潔淨的食水資源,特別在偏遠地區更有食水短缺及受污染等問題。而雨水必須過濾後才可飲用,因此團隊萌生製作便攜式過濾器,希望可讓這些地區的居民更方便收集雨水,並使用過濾器化為可直接飲用的潔淨水。「根據聯合國的最新統計,全球約30億人最少一個月沒有乾淨的食水可用。故我們身處香港如此幸福的地區,也想造福於難民營或受自然災害影響的人。」因此同學雖然有其他發明方向可選擇,但雨水收集過濾能讓更多人獲益,特別在非洲、難民營、戰爭地區,這發明能拯救更多人性命,因此團隊選擇了濾水器作為發明的方向。
輕巧便攜無需用電 淨化雨水可即飲用
由於現時大多數過濾器都需要用電及體型龐大,而同學希望研發輕巧便攜,且無需電力也可使用的過濾器,經過資料搜集最後決定採用「半滲透性網絡絲狀過濾器」,不單輕便易攜,而且安裝到水瓶上只需用口吸已可代替電力產生水壓,並達到過濾雨水的功效,有效殺滅99.99%細菌,有效期長達兩年。由於實驗需要收集及過濾雨水,但做實驗時卻碰巧降雨量不高,同學需以高壓水槍向天射水模擬下雨,再收集數據進行對比,得出公平準確的結果。實驗證明在相近的環境和條件下,過濾器配合雨鏈所收集到的雨量,是單只靠過濾器收集的3倍。而過濾器是採用PETG 耗材3D打印製成,成本並不高。
前排左起:李曉萳(小6,去年參加者,今屆全力支持)、李梓晴(小4),金芊妤(小5);後排左起:何柏駿(小6)、陳皓榆(小6)、王天朗(小6)
感謝學校提供機會 喜出望外展品獲獎
同學於日內瓦參觀了很多其不同地區的發明,亦認識了很多其他國家的同學,讓他們眼界大開,而且他們的濾水器更獲伊朗的網紅老師感興趣,特別拍片放到其社交平台上介紹,亦是唯一獲她拍片介紹的產品。此外,他們亦沒想到沙地阿拉伯教育部官員也用了近半小時詳細了解濾水器的資料,並希望探索過濾雨水外其他更多可能性,最後更向同學頒發了沙地阿拉伯教育部獎,可見沙地官員對此發明的重視。對於是次參展獲獎。同學則表示十分感謝學校、校長和老師的培育和提供的機會。
負責帶隊的李東樂老師補充指,可能對於中東地區雨量較少,故著重如何善用有限的水資源,避免水源受污染,同時亦注重將污水淨化。至於同學的發明主要針對雨水,雖可以加活性碳濾芯,但會影響便攜性,而且飲用時阻力會增加,亦會影響使用,故同學最後沒有加入活性碳濾芯。由於這項發明輕便易攜,故亦十分適合喜愛攀山、露營、野外定向挑戰等戶外運動愛好者使用,有助減省裝備重量。另一位協助的蕭搏老師亦指,學校為進一步推廣同學的發明,亦希望尋求天使基金等的投資,助同學的產品真正落地,讓更多人使用,與社區產生聯繫。

左起: 蕭搏老師、李東樂老師、鄭灝宏老師及陳淑敏老師 (資優組教師團隊)
尋求投資落實產品 著重實用造福人群
學校會鼓勵同學多參與不同活動,甚至登上國際舞台。除了科學創新外,亦鼓勵同學透過不同活動展現才能,故同學近年獲得多個獎項。學校特別感謝林氏基金的支持,讓學校能連續第二年帶領學生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有助同學提升國際視野,如強調創意發明的應用性和以低成本造福更多人。李老師續指,學校十分注重資優教育,同學如表現優異,就算年齡較少亦一樣會獲選,有機會展現才能。當然,小六同學由於畢業在即,老師在揀選參加同學時,會優先考慮他們。
感謝老師用心帶隊 盼來屆更多同學參與
青松侯寶垣小學陳綺華校長指,無論同學是否獲獎,學校都會支持他們繼續參與活動,同時,亦要感謝兩位老師帶領資優組並用心做好每件事。來年亦會盡量籌募所需資金,如尋求外界資源,希望有資源讓老師可以帶更多同學參加,有機會展現他們的才華。
青松侯寶垣小學陳綺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