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資料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基孔肯雅熱疫情可能大規模爆發,呼籲各國採取緊急措施預防;廣東省佛山至今已錄得2659宗基孔肯雅熱個案,澳門有一宗輸入個案,患者於潛伏期到過順德。港府今日(23日)召跨部門會議檢視防蚊工作。
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香港在2013至2019年每年錄得介乎1至11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全部為外地傳入個案,自2019年11月後再沒有呈報案例,而2019全年共有11宗呈報,最多發生在7月有5宗。雖然香港今年暫未錄得基孔肯雅熱的確診個案,但衞生防護中心已為應對輸入的風險做好準備,並會繼續密切監察基孔肯雅熱在鄰近地區傳播的趨勢。
市民外遊恐感染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埃及伊蚊是主要傳播基孔肯雅熱的蚊媒,香港暫時沒有發現這類蚊子,但基孔肯雅熱的次要媒白紋伊蚊在內地及香港很常見。港人暑假外遊增加,加上最近打颱風後很多地方有積水,蚊患有機會上升,因此輸入或本地爆發風險均存在。不過,梁子超指風險是可控的,兩點關鍵為:加強滅蚊,控制蚊患;外遊人士尤其是去過有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地方,要注意個人衛生避蚊防蚊,回港後14天內亦要繼續防蚊。因市民若外遊時感染,回港被白紋伊蚊叮咬,蚊子就可能受感染再叮咬他人,有機會造成本地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介紹,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 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