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防護中心
再增一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60歲居於大埔康樂園女患者上月曾訪古巴旅遊,上周二有關節痛,上周三抵港後發燒到私家醫院求醫,目前情況穩定,家居接觸者及同行人士暫無病徵。
已為3區4,300人作評估
另外,就昨日公布的本地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正對該名45歲男子的病毒作基因分析,以判斷是否與本地早前錄得的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就青衣曉峰園、葵涌廣場和上環信德中心一帶,中心已為4,300人作評估,當中一人出現輕微病徵而接受抽血檢查,正待候檢測結果。
明日(5日)下午3時,中心亦會和葵青民政事務處在青衣長亨社區會堂合辦教育講座,以期加深市民對這種蚊傳疾病的認識,一同參與防控工作,護己護人。此外,中心人員和有關地區的關愛隊已向曉峰園和附近的居民、葵涌廣場及上環信德中心一帶超過7,500個單位派發有關預防基孔肯雅熱的單張,提醒居民留意有否相關病徵和注意家居的環境衛生。
就3宗本地個案在相關區域設立醫護站
就3宗本地個案,中心已在青衣長亨社區會堂、葵芳邨近葵明樓、上環信德中心東出口方向行人天橋和黃大仙鳳德商場設立醫護站,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市民作評估。醫護站地址和運作時間請參閱中心網站。而早前設立的查詢熱線(電話:2125 2373)會繼續每日由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運作。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病,高危群組包括65歲以上長者、一歲以下嬰兒、孕婦及患有慢性疾病人士,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感染後常見病徵為發燒、關節劇痛及皮疹,部分患者康復時間較長。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經伊蚊傳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經伊蚊傳播,香港雖無埃及伊蚊,但白紋伊蚊屬本港常見品種,亦可傳播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兩者均可引致發燒及關節痛,須提高警覺。預防方法包括使用含避蚊胺(DEET)、IR3535或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驅蚊劑,並注意:仔細閱讀標籤;在進入蚊患地區前塗於外露皮膚及衣服;孕婦使用濃度上限30%,兒童一般10%,如需前往蚊傳疾病流行地區,兩個月或以上兒童可用濃度上限30%;先塗防曬霜再塗驅蚊劑;遵照指示重複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