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軒畢業後獲派駐北角分區。(《警聲》)
新一期出版的《警聲》訪問了既是執業大律師,又是輔警的紹軒。脫下法庭的假髮與黑袍,換上筆挺的警察制服,這是執業大律師紹軒的日常切換。白天,他在法庭為當事人辯護,言辭犀利;夜晚,他作為輔警,穿梭於北角街頭,成為社區的守護者。這份獨特的「雙面」人生,源於一個重燃的警察夢。
「從小就是警察粉絲,愛看偵探推理小說,總幻想著自己化身探員伸張正義。」紹軒說。雖然曾因體能未達標而暫時放下警隊理想,但他發現法律工作與刑事調查密不可分,遂努力成為大律師。頻繁與警務人員接觸的經驗,讓他更深切體會警務工作的意義與挑戰,也重新點燃心中那份嚮往。在好友鼓勵下,他於去年毅然投考輔警,並在今年5月畢業,獲派駐北角分區。
身份的轉換,帶給紹軒前所未有的視角衝擊。當他從盤問證人的「大狀」,轉換位置以警察身分站上證人席時,感受尤為深刻。「作為律師,我會嚴格審視控方證據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嚴謹,力求案件『無懈可擊』。但當自己成為蒐證、處理案件的第一線警察,才真切體會到要達到律師眼中『完美』的標準,過程是多麼艱鉅與複雜。」這種「換位」體驗,不僅讓他深刻理解執法人員的難處,更時刻鞭策自己在執勤時,必須以法律人的嚴謹審視每一個細節,力求避免程序瑕疵。
助老夫婦法律途徑解決滲水問題
紹軒的法律專業,成為他輔警工作中的獨特利器。公共關係部今年收到的一則獲表揚的「好警察故事」,主角正是他。當時他處理一對老夫婦因樓上單位長期滲水未獲解決的糾紛報案。紹軒沒有停留於表面調解,他運用專業知識,清晰指引老夫婦向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求助,並建議他們申請具有法律效力的「妨擾事故通知」,透過法律途徑解決多年困擾。「能將所學的法律知識,應用在最前線直接幫助市民,那種滿足感難以言喻。」
然而,輔警經歷也給這位熟知法理的大律師上了重要一課:「情」的重量。在處理一宗令人心碎的女童自殺案件時,負責為家屬錄口供的紹軒,深深感受到那份無助與悲痛。「在法庭上看到犯人定罪入獄、家屬分離的場面,或許已有些職業麻木,但這次經歷讓我徹底明白,無論是大狀還是警察,我們手中處理的從來不只是一份檔案、一宗案件,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甚至是他人生命的轉折點。」這份體悟,讓他堅信「法理情」缺一不可:「在堅守法理的同時,必須懷抱同理心,真心實意地為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