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自2002年起,未曾調整特惠金方案,因應近年樓市上升,董事會通過優化特惠金政策,即日起生效。受重建影響的住宅物業租客,日後按應課差餉租值金額按階梯計算,令特惠金額大幅增加逾倍。市建局冀新政策可改善劏房和板間房租戶居住環境。
受重建影響的住宅物業租客,現時可獲得安置或相等於應課差餉租值3.5倍的特惠金,日後特惠金會根據應課差餉租值金額按階梯計算,首個1萬元應課差餉租值以9倍計算,第二個1萬元以8倍計算,如此類推。
合資格的一人住宅租客,現時可獲得最少7萬元特惠金,將增加至16萬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則由目前最少8萬元,增加至18萬元。
至於在市建局成功收購物業前,被業主逼遷的租客,現時在「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下,可獲得相等於應課差餉租值3倍的金額,或如符合資格可獲公屋安置。在優化政策下,他們可獲新階梯計算的特惠金,或公屋安置外,若符合市建局資格準則,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
調升特惠營商津貼上下限
另外,非住宅租客亦獲提高按營商年期計算的特惠營商津貼上下限,分別由以往的7萬和50萬,增加至11萬及70萬,視乎商戶連續使用有關商舖營業年期。
市建局總監(收購及遷置)黃偉權表示,優化政策主要針對劏房和板間房等租戶,以及被業主逼遷的租戶,透過增加特惠金改善居住環境;他並認為,若能夠幫助住戶盡早遷出,對重建亦有幫助。他指,市建局曾評估財政狀況,足以應付有關額外支出,但確實金額則視乎每個項目規模、租戶數目、1及2人或以上家庭比例而定,暫時無法預先估計。
麥美娟冀業主不會借機加租
市建局非執董、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董事會普遍支持新特惠金方案,主要因應劏房租金近年急劇上升,以現時賠償額,租戶難以租到合適單位,故作出調整。她又說,難以估計業主會否借機加租,冀新方案不會給予業主錯誤訊息。葵涌劏房住客聯盟發言人吳堃廉認為,一次過的賠償金未必有助租戶負擔同區單位,及應付日後加租問題,最徹底的方法是為租戶提供穩定居所。

黃偉權表示,市建局財政可應付額外支出。(莊振邦攝)

市建局4幢安置大廈,足夠應付已宣布項目的租戶。圖為西環順成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