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07-13 04:30:00
日報

市建局社區苗圃 街坊義工打理 增互助關係

分享:

近年不少人喜自家種植,但家居環境狹窄,難有天台或大型露台等位置;市建局於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H19)中推行首個為期半年的「社區苗圃試行計劃」,招募附近街坊參與,有參與的義工指,能成功種植滿足感大外,街坊一同打理苗圃亦感開心。
 

社區苗圃位於華賢坊西16號一幅市建局已收購的450呎空地,市建局指考慮2018年諮詢各份者的意見後,局方於3月起與社企「蒲寓」合作推出「社區苗圃試行計劃」,並招募20名義工分組打理苗圃,「蒲寓」主要教導義工種植知識及技巧,亦與義工共同商討栽種的蔬果種類。

社區苗圃由一幅450方呎空地改造而成。

社區苗圃由一幅450方呎空地改造而成。

(左起)劉先生、劉太和黃秀玲。

(左起)劉先生、劉太和黃秀玲。

居住於上環摩羅上街、已退休的劉祖江及太太陳芳指,苗圃與寓所僅約5至6分鐘路程,故兩人經常前來,有時會帶同兩名年約6歲的外孫一同前來。劉太指,女兒於西灣河的家中有過千呎平台,劉太過往會經常到她家栽種植物,但在女兒婚後則自己「識趣」,不會再經常打擾,其後她只能在家中種植小盆栽植物。她對參與計劃感開心,並雀躍指:「現時看待植物像子女一樣,每天要來3、4次望望才放心。」劉先生則指可以與街坊一同種植,一同經歷苗圃捉老鼠、擔心打風等「逆境」,自己也很開心。兩人首次收成看到成果也十分滿足。

66歲的黃秀玲則笑指自己很喜歡種植,不過屬「植物殺手、種咩死咩」,故參與計劃之初曾被丈夫「潑冷水」。但她今次在專人指導下,成功種出莧菜及通菜,收成後帶回家烹調,不但令丈夫「另眼相看」,兒子亦罕有地「捧場」。她笑指:「第一次見兒子會食清光啲菜。」義工們種植自得其樂,黃秀玲更將「私伙」鳶尾花搬到苗圃共賞。

苗圃分為個人種植區及共同種植區,除有莧菜、通菜、秋葵和青瓜等食用植物外,亦有洛神花等開花植物,並種植到手香、魚腥草和艾草等香草。「蒲寓」創辦人陳詠欣指,街坊義工已養成分享文化,有年輕街坊自發帶領義工團隊到港大花圃實地考察,義工之間亦經常分享小禮物。她看到街坊間的互助更感欣慰。

疫情第三波襲來,市建局指,苗圃現時每次只限2至3人分時段到場,除量體溫及搓手液消毒外,義工使用工具前亦要先消毒及佩戴即棄手套。局方將視乎疫情的發展再決定如何調整苗圃的運作。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