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署防止貪污處推出最新《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大會提供)
有人持偽造學歷報讀香港的大學,事件引起關注。廉署防止貪污處推出最新《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剖析收生程序中可能出現的貪污舞弊漏洞和相應的防範措施,並介紹如何善用資訊科技識別可疑申請。防止貪污處助理處長卓智欣表示,指南協助各大專院校完善收生制度及內部監管機制,防止假學歷和『黑中介』有機可乘,確保收生程序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有助政府有效向國際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涵蓋相關反貪法例,更設有個案分析,解說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收生程序中的主要貪污風險、常見不足之處及防貪警示,例如隱瞞和提交虛假學歷等。另外,指南亦就接收申請、篩選申請人、評核申請、核實資歷和處理投訴等各個程序,逐一解構當中要注意的地方,助校方建立有效防範及處理懷疑涉及假學歷申請的機制。
指南同時亦向大專院校推廣多項善用資訊科技做好防貪工作的建議,如通過不同的學歷驗證資料庫,查核其他國家的學歷;鼓勵大學共享資訊以協助識別可疑申請;及將收生流程數碼化以減少人為錯誤或操控的風險。例如在核實申請人資歷方面,方可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檢查申請表和網上面試的各種異常情況,包括檢查有沒有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有沒有可疑的電郵網域,同一批申請中出現相似的評級甚至相同的錯別字等;亦可運用區塊鏈等科技,向學生提供安全和可驗證格式的數碼學歷證明。
多間本地大學校長及高級行政管理人員,高度評價《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教育局長蔡若蓮認為指南有助保障學生公平競爭學位,亦向全球宣示香港對學術造假「零容忍」的堅定立場,展現香港在維護教育公平與學術誠信方面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