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首三季香港股市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尤其是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香港上市公司商會新任主席陳家強認為,若內地政策繼續支持國企及民營企業來港上市,這一趨勢有望延續,而科技等新興板塊將成為增長動力,惟如何增加上市公司來源地的多元化值得探討。
陳坦言,新加坡在IPO方面無法與我們競爭,因香港的優勢在於其與內地的緊密聯繫。 他指出,過去有部分外國公司選擇來港上市後,但由於投資者對其認識不足及市場流動性問題,一些公司最終退市。他建議採取平衡策略,一方面要持續推廣本港資本市場吸引國際企業,另方面則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內地企業「出海」平台的優勢。
他續指,中東和東南亞市場具發展潛力,因中東經濟蓬勃發展,其企業正在尋找像香港這樣的資本市場,本港亦可利用與東盟國家的緊密經貿關係。
事實上,吸引及留住外資確是香港金融市場面臨的一大挑戰。陳家強坦言,受中美地緣政治影響,「一些資金因政治考量退出,特別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惟隨著香港及內地市場表現強勁,外資的興趣正在回升,部分基金開始思考是否錯失了機會,特別是對中國科技股的投資。
為提升投資者信心,他強調提高對香港上市公司的認知度至關重要,因除了龍頭企業外,很多公司缺乏足夠的分析報告,冀未來透過推廣,令各機構的研究報告覆蓋更多香港股票,又認為若通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將本地及海外公司「打包」,讓內地投資者可透過港股通接觸這些企業,相信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投資興趣。
對於最新施政報告,陳家強認為,今次報告主要沿著現有方向持續完善市場,而過去幾年政府和香港交易所已採取多項措施,例如支持科技公司上市,為市場復甦奠定了基礎。作為商會主席,雖然無法改變地緣政治因素,他計劃與政府、交易所及業界密切合作,不斷提升香港的上市生態來吸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