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3-08-16 14:04:16

晴報停刊|《晴報》下月停刊轉戰網上 學者料裁員後行業亦將萎縮

分享:
創刊12年的《晴報》將於下月15日出版最後一期。圖為有市民取閱《晴報》。(陳奕釗攝)

創刊12年的《晴報》將於下月15日出版最後一期。圖為有市民取閱《晴報》。(陳奕釗攝)

創刊12年的《晴報》今日在社交網站專頁宣布停刊,其所屬的《經濟日報》集團指因應市場發展,將於今年9月15日出版最後一期《晴報》印刷版。

翻查資料,經濟日報集團上年度收益達10.23億元,純利2,746萬元。集團今年6月公佈業績時指,集團上年度廣告收入按年跌2%至5.5億元,但旗下數碼平台廣告收入保持增長,其中招聘廣告平台受惠於勞動市場緊張而錄創紀錄收入,抵銷印刷刊物廣告收入大幅下跌。集團並透露,其數碼廣告整體收入已超過印刷廣告收入。集團當時指,疫情加快數碼轉型,期內數碼廣告增長強勁,並將探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用家體驗、創造價值和改善集團於數據及分析工具等數碼技術,加速數碼廣告收入增長。

《晴報》今日在社交平台宣布有關消息。(晴報fb圖片)

《晴報》今日在社交平台宣布有關消息。(晴報fb圖片)

晴報停刊|梁麗娟指市民不關心新聞

一直有研究傳媒歷史的學者梁麗娟向《am730》表示,政治空間收窄和經濟轉差令廣告收益大跌外,科技進步亦令傳媒領導民意的角色式微,「以前社會議題好多係由傳媒帶動,而家偶爾有一單,但以往傳媒日日都有好多議題」,市民不再關心新聞,只關心自己在網上產生的內容,亦改變了閱讀習慣,「好多人覺得唔睇新聞冇問題,知道嘅新聞僅限於身邊嘅人分享嘅新聞,好多人連有鯨魚死咗嘅新聞都唔知」。

對於經濟日報集團旗下《晴報》和《U Magazine》相繼停止印刷版,梁麗娟直指無可奈何,因為實體刊物讀者正在減少,「啲人碌手機多過睇報紙」,並觀察到《經濟日報》和《晴報》過去一直利用搶眼的新聞吸引讀者下載其應用程式,重心早放在數碼化和電子版,多於實體印刷版,「年輕人一定係睇個App,老人家有老花,報紙好難睇,佢地都習慣用電話拉大啲字嚟睇」。

她相信,《晴報》裁員後勢令行業減少一批生產新聞的人員,行業亦將萎縮。

Ad Block
《晴報》下月停刊轉戰網上 學者料裁員後行業亦將萎縮

《晴報》下月停刊轉戰網上 學者料裁員後行業亦將萎縮 (羅庸軒攝)

晴報停刊|傳媒須找回社會連結

至於傳媒有何出路,她認為,本地傳媒要重新找回與社會的連結,不要被動地等大新聞發生,「可能偶爾有一單鑽石山斬人案,炒作完搶一輪眼球,之後點呢?」她認為,本地傳媒需要與香港人「同呼吸」,回答香港人關心的問題,與香港人一起找出路,主動探討議題,「唔係寫完司長講夜市經濟就完,可以探討下女人街、廟街生意,啲嘢有冇人買,點解冇人買;香港人口問題亦好值得探討,外來人口係咪可以解決到人口同技術人口短缺呢?外來人口適應問題係點?點樣同本地人融合?」

她表示,傳媒應展現有誠意去回答社會關注的議題,贏取讀者的信任,但探討式的新聞亦會受政府開放資料的程度和政治空間限制,「會否畀人話抹黑?」,但傳媒必須作出嘗試和尋找生存的空間。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