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學習基本工程知識,再運用廢紙、膠樽等回收物料,設計及製作機械裝置,並向評審展示。
不少電影題材或電子遊戲,均曾涉獵到地球遽變,人類如何取得資源生存下去題材。有非牟利機構與工程顧問舉辦比賽,模擬地球即將不宜居住的情境下,參與中學生以所掌握基本工程知識,設計和製作機械裝置,完成「火星任務」獲取生存必需的水、氧氣和能源。評審團成員指,盼學生藉活動培養創新思維,並明白不應過分依賴人工智能,人類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熱情、願景、創意和思維模式。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奧雅納工程顧問合辦的「青少年發展旗艦項目bE inspired! 」舉辦「青年設計學校2025」。來自15間中學的學生,分成6組作賽,須完成「火星任務」、「資源再生設計」及「太空競賽」等挑戰。
學生在工程師義工帶領下,須先學習基本工程知識,運用廢紙、膠樽等回收物料,設計並建造「魯布‧戈德堡機械裝置」︰以波子在人造斜坡跑道中打開不同機關,以獲取人類生存必需的水、氧氣和能源;當中涉及坡道設計、斜度、波子速度和力量等計算,並須在評審面前示範製成品。

楊詠珊(右一)和蔡卓慧(左一)均希望藉活動,讓學生學習以多角度思考。(鄧昊輝攝)
學生︰從活動學會敢於去試
部分學生會害怕數學,參加活動的學生聖公會聖本德中學中二學生張雯樂是其中之一;在比賽過程中,不少部分要計算,她分享指,「今次活動困難點不在於數學,而是肯不肯去試,要不停試和改良,好像條斜路便試了很多次,有時彎度不夠,有時條路不夠深。」她笑指,參加活動後,發現原來融入日常生活後,學習物理並沒有那麼難。盼未來可加入工程行列,與從事裝修的父親共同建設香港。
評審團成員奧雅納工程顧問東亞區總裁楊詠珊指,希望透過活動讓中學生親歷工程師從需求分析、原型測試到方案優化、落實設計理念的完整過程,掌握工程的基礎。她讚揚參與活動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部分甚至可以啟發到協助學生的工程師義工,讓他們思維可以跳出框框。
不應依只賴速成或半製成品
近年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社會普遍認同AI將取代多個工種。楊詠珊表示,「現在看到很多速成方法,尤其是AI或電子科技等,但很多時忽略由最基本做起,希望學生掌握工程的基礎知識,好過只是依賴速成或半製成東西。」她形容「AI的確很快,但人類靈活思考和創意仍不可取代,人類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熱情、願景、創意和思維模式。」
她又表示,公司會將AI視為工具,「公司一再強調不能依賴機械,工程數據要我們自己計算,再交AI覆審,莫忘設計的初心。」
青年成就香港部行政總裁蔡卓慧表示,活動通過工作坊形式,讓學生將理論活用於解決現實問題,了解工程是甚麼,同時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亦學到團隊溝通技巧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