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年初實施《購新補貼實施方案》,刺激民眾消費。(資料圖片/新華社)
市民消費習慣在疫情期間改變,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參考內地的《購新補貼實施方案》,推出「港補」計劃,讓個人消費者在特定條件下,如在本地實體店購買手提電話、平板電腦等電子用品,以及電視、冷氣機等家電時,可以獲得一次補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指,本港零售業在整體經濟復甦帶動下,正開始回復到增長正軌,政府在推行涉及大量公帑的一次性補貼措施時,會秉持審慎理財原則及考慮多項因素。
戲院優惠刺激觀眾入場帶動周邊消費
內地商務部年初實施《購新補貼實施方案》,為15種數碼及電器產品提供最高20%補貼,每次交易上限為2,000元人民幣。丘應樺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稱,今年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3億元,較去年5月上升2.4%,中止連續14個月跌勢。他指,政府在評估應否推行一次性補貼措施時會持審慎理財原則,亦須進行全面考量,包括當前社會經濟形勢、政府財政狀況、政策措施長遠可持續性等,確保公共資源運用得宜。
就議員關注政府會否支持戲院在周末晚上推出戲票優惠,丘應樺指「全港戲院日」和「10.1半價睇好戲」的電影票價優惠活動,除可刺激觀眾入戲院看電影,亦帶動周邊消費,政府將繼續透過不同資助項目及活動拓展本地觀眾群,培養市民到戲院看電影的習慣。他說,政府會繼續籌劃不同大型活動吸引遊客訪港,同時推動本地市民及旅客在港消費,並會與旅發局聯同會議、展覽業界和其他相關組織,推動舉行不同規模及類型國際會展旅遊活動,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