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君(右)相信,專業人士致電求助數字將進一步增加;旁為張志雄。(羅庸軒攝)
虐兒個案一宗都嫌多。防止虐待兒童會上年度收到207宗懷疑虐兒個案,涉及241名兒童,最多受害兒童年齡介乎6至8歲,其次為3至5歲,整體主要涉及身體虐待,估計心理虐待和性虐待等因較難察覺而未有人舉報。《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明年1月實施,防止虐待兒童會熱線舉報和諮詢服務過去兩年來自專業人士的數字,錄得明顯上升,預料未來將進一步增加。
懷疑施虐者父母各佔兩成多
防止虐待兒童會在2024至25年度接獲1,144宗熱線舉報和諮詢服務,當中一成八、即207宗為懷疑虐兒個案。個案合共涉及241名兒童,最多是6至8歲兒童,佔兩成四,其次是佔兩成二的3至5歲兒童,至於懷疑施虐者就涉及234人,近七成都是家庭成員,母親和父親各佔兩成多,亦有3人是兄弟、1人是繼父。
同時,防止虐待兒童會發現五成六懷疑虐兒個案涉及身體虐待,其次是疏忽照顧和心理虐待,亦有9宗涉及性侵犯。防止虐待兒童會解釋,身體虐待數字較高緣於身體上的傷痕較易被發現,而疏忽照顧、性侵犯和心理虐待等,料因問題較難辨識或察覺其嚴重性而未有人舉報。家長照顧子女期間或面對龐大壓力,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婁小君提醒家長應以正面和非暴力方式處理兒童情緒和行為,多種形式情感傷害等心理虐待,行為不易被察覺但會對兒童影響十分深遠,如導致兒童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等,甚至學到以暴易暴將體罰施加到其下一代。
網上誘識兒童後性侵個案增加
防止虐待兒童會亦提到,近年施虐者透過互聯網誘識兒童後性侵犯的個案有所增加,情況特別令人擔憂,舉例施虐者在網絡取得兒童信任後,或逐步引導他們進入性暗示對話,甚至要求分享私密圖片或進行不當行為,使他們面臨極大風險。該會認為,性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很重要,惟本港學校性教育仍有待加強,又稱制訂打擊網上性罪行的法例和策略也很重要。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去年7月獲立法會通過、明年1月20日實施,專業人士使用熱線電話和諮詢服務的數字,由2022至23年度的80宗躍升至過去兩個年度的183和211宗,預計來自專業人士的查詢明年將進一步增加。防止虐待兒童會主席張志雄表示,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在《條例》醞釀至立法後都會感疑惑,因此接獲的來電數字會增加。
倡強制舉報生效後續完善配套
張志雄建議,政府在《條例》生效後要繼續完善相關支援配套,包括相關專業人士培訓、緊急住宿安置和宣傳教育等,又希望政府考慮法改委提出有關「沒有保護罪」的建議,並提倡家長以非暴力方式管教兒童、推行全面學校性教育等。同時,他希望當局能訂立清晰的兒童心理虐待法例,以及加強公眾相關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