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鄔德彬早已融入香港這座城市。
在香港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城市,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到來築夢,瑞典商會主席鄔德彬(Kristian Odebjer)便是其中一位。他於1998年來港,從一名年輕律師逐步成長為領導瑞典商會的重要人物。在訪問中,鄔德彬認為,香港對外國專才及企業的吸引力,源於簡單的稅制及商業文化。
鄔德彬的故事始於瑞典。他畢業於瑞典的法學院,並對中國文化和語言充滿興趣。他坦言:「我在瑞典學習了中文,因為我希望到中國工作。」1998年,他接受了一份來港工作的邀請,這一年距離香港回歸僅一年之隔。對於當時年輕的鄔德彬而言,香港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地方。「香港是一個東西方交匯的城市,這裡不僅有聰明的人,還有極具活力的商業文化,讓我感受到香港的無限潛力。」雖然後來他曾因工作原因回到美國生活6年,但他在2008年再次返回香港,並於2009年創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他在2017年成為香港瑞典商會的主席,積極推動瑞典與香港之間的商業合作。
鄔德彬認為,香港的低稅率和簡單的稅制是吸引外國企業和專業人士的重要原因。「在香港,稅務制度非常簡單,不需要聘請昂貴的顧問來處理稅務事宜,這對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
港生活節奏快不易適應
然而,鄔德彬強調,香港的魅力不僅在於稅制。「香港的商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資產,難以複製。這裡的商業文化需要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賞,也正是這種文化讓我對香港充滿信心。」對於鄔德彬來說,香港早已成為他的家。他居住在風景優美的西貢,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看到山海相伴的美景。「這片土地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感到平靜和幸福。」
然而,他也坦言,初來香港時並不容易適應。「香港的生活節奏快、人口密集、物價高昂,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挑戰,但對我來說,這些特點正是吸引我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融入這座城市,並在此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作為香港瑞典商會主席,鄔德彬積極促進瑞典企業在香港的發展。
支援港企業進軍瑞典
作為香港瑞典商會主席,鄔德彬積極促進瑞典企業在香港的發展,同時也為香港企業進軍瑞典提供支援。他透露,目前商會有約120家會員公司,涵蓋了不同的行業,包括知名的跨國企業如阿斯利康、愛立信和H&M。談到瑞典企業的特質時,鄔德彬特別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和企業責任。「瑞典企業非常注重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對社會、環境還是員工的公平對待,這些都是瑞典企業的核心價值。」他提到,商會與香港政府以及其他商業機構密切合作,定期舉辦活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不少變化,但鄔德彬仍對這座城市的未來抱有信心。他提到,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許多公司開始尋求多元化的選擇,而香港作為區域樞紐的角色依然重要。「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服務配套完善,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這裡仍然是理想的全球採購中心。」不過,他也指出,香港需要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目前香港在某些方面仍顯得有些過時,例如支付系統和科技應用,這需要改進。」他認為,香港應積極擁抱創新科技,並與深圳等地的科技發展相輔相成,才能保持競爭力。
中瑞合作潛力大
在訪問中,鄔德彬提到中國企業在瑞典的投資,例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的成功案例,體現了中瑞雙方在商業合作中的潛力與價值。「沃爾沃的成功展示了中國企業如何能夠保留瑞典品牌的核心價值,同時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鄔德彬認為,這樣的合作不僅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借鑑。
鄔德彬認為,儘管香港面臨挑戰,但只要保持開放和進取的態度,這座城市仍將是全球商業版圖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