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力局昨早舉行「2025年 Summer InnoTalent 夏季實習計劃」畢業禮,慶祝42位大學生完成為期9周的夏季實習。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頂尖學府,當中包括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及帝國理工學院等。來自劍橋大學的Matthew Gregson表示,他在實習期間可以主導項目,進行跨部門合作,並學以致用,將校內學到的視覺語言模型(VLMs)等應用於工作上,是難得的經驗。

6位尖子完成生產力局實習。由左至右:史丹福大學學生鄭巧兒、倫敦帝國學院學生陳渃熙、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梁洛浵、劍橋大學學生Matthew Gregson、香港中文大學學生Thanisorn Jarudilokkul Book及北京大學學生彭爽(本報攝)
設實地考察/工作坊
今屆夏季實習計劃申請人數創新高,42個名額吸引近2600份申請,平均60人爭1名額,競爭十分劇烈。42個獲取錄的實習生於生產力局不同部門實習,涵蓋新型工業化、人工智能及綠色科技等部門。他們更獲安排到不同公司進行實地考察,例如參觀香港國際機場,了解機場如何運用尖端科技提升營運效率及旅客體驗。生產力局同時設「FutureSkills工作坊」,透過多元化培訓,提升實習生的軟實力及解難能力。
香港科技大學二年級生、於資助計劃科實習的梁洛浵(Lorris)表示,實習時需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實習生共事,期間出現不少文化差異。例如她工作時會比較chur(緊張心急),但外國實習生會隨遇而安,所以他們會將內心想法「攤開講」。

香港科技大學二年級生梁洛浵。(本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