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16-12-23 06:00:00

工廠妹萬歲

分享:

不論經濟、民生抑或金融,香港由開埠至今,似乎各方面發展都受「阿爺」影響,尤其發展初期,內地政局稍變,香港便成了在後黃雀,而其中一項影響,必然是推動了製造業發展,同時衍生了一個充滿集體回憶的職位——工廠妹。在國共內戰爆發後,大批內地難民及資本家湧港,從此令本地工業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促成製衣業高峰,固然是對香港影響至深,然而,當年被父權社會忽視的女性地位,亦因著工廠妹生涯而有所提升或改變,證明女子不再只是生育機器,而這段時光的辛酸與快樂,大概只有當年的工廠妹才能娓娓道來。
文:Wing 圖:蘇文傑、部分由六廠基金會提供    鳴謝:六廠基金會

只欠一個
讀書機會

約於六、七十年代入行的May姐,說話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我依家?依家咪係黃金單身女士囉,我今時今日都好二索(易索)㗎!」
聽過不下數十次的金句「工廠妹,二索,易索。」年過65的May姐說:「嗰時啲麻甩佬打麻雀,打二索就會大叫『工廠妹』,因為知識水平低,我仲聽過有啲男人話『唔呃你哋呃邊個』等難聽嘅說話。我十幾歲到廿幾歲期間都喺工廠打工,嗰個年代,普遍女性嘅學識水平都好低,原因係當年係男性主導社會,如果屋企淨係夠錢俾一個細路讀書,一定係供個仔讀。」她笑言自己是家中「七姐」,在七姊弟中排行第七,「我好好彩有屋企眷顧,因為阿哥、家姐當時都出晒身,我有機會讀到初中畢業,後來就去咗做文職,會計助理;嗰陣都幾威㗎,喺當時嘅於仁行(現時遮打大廈)返工,一個月有成400蚊人工。」當年居於木屋區的她,鄰居以至朋友大部分都在工廠工作,「我嗰陣聽啲喺工廠度做嘅朋友講,佢哋一個月有成600至800蚊,講緊係正常嘅8小時工作時間喎,當年差200蚊差好遠㗎啦,咁梗係搵朋友介紹我入去做啦。」


工廠妹易索?
May姐當時獲介紹到新蒲崗一家工廠工作,「當年嗰區真係好多間廠,我都唔記得自己做嗰間叫咩名啦,一層有兩間,大廠細廠都有。」她笑言「識車嘢」是當時女性的唯一技能,換句話說,即是任何女性都可以是工廠妹,「我無法否認,當時嘅工廠妹,的確因為冇書讀而見識少,甚至唔識嘢,冇其他求生技能,做工廠妹多勞多得,密密做就得㗎啦。」日車夜車,無可否認,工廠妹生活沉悶乏味,May姐笑言自己當年非常貪玩和反叛,閒時愛跟好姊妹跳舞,「Agogo、Hala Hala、Cha Cha……全部都係當年好興嘅舞步,跳舞嘅地方,人就梗係複雜啲,我嗰時有啲朋友,就係因為跳舞而俾人呃咗去做舞小姐。」
從事工廠工作十多年後,May姐於婚後的八十年代成了全職家庭主婦,但仍有相約當年工友飲茶閒聊,八卦行內動向,「八十年代時,唔少工廠北移,製衣業人力需求稍為減退,反而黃色事業開始盛行。嗰陣我同啲行家傾偈,真係聽聞有行家去做小姐,俾著係你,習慣咗高收入,突然冇咗,手停就口停,又唔識做其他嘢嗰陣,你會點揀呢?」

流水作業
流水人生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女性,沒有多少個像May姐般強悍,她們普遍成長於父權家庭,順應命運安排,走著父母安排的人生路,同為六十年代入行的工廠妹容姐和杏姐,就是其中之一。
被同行視為老大姐的杏姐,在工廠度過了21個年頭,可說是見證製衣業興衰,「我讀到小學㗎咋,11歲就俾屋企人安排入工廠做,冇話鍾唔鍾意㗎啦,阿媽叫我做咪做囉,咁我係屋企嘅二家姐,讀書機會咪留番俾細佬妹囉。雖然當年好多女工都冇點讀過書,但其實有啲人好上進,唔少人會日頭開工,夜晚返夜校,打算畢業轉去寫字樓做文職。」杏姐說。容姐續解釋:「工廠分好多工種,淨係車工同造原子粒(編按:即電晶體,屬於電子零件)嘅女工已經好大分別,嗰時阿媽叫我千祈唔好做原子粒,群埋嗰啲都係飛女,可能因為衣著啦,一般車衣女工都打扮得好樸素,因為用衣車嗰陣會俾機油揩到件衫污糟晒,做原子粒嘅唔會嘛,可以著靚衫返工。」


快樂工作間
杏姐指,她曾經在一家工廠工作5年,「嗰間廠,以前就係細廠,依家已經係大牌子啦,專賣牛仔褲。佢哋同其他廠好唔同,會安排員工培訓,因為佢哋想班工人每項細工都識做,執線頭、車褲腳,因為行流水式作業嘛,唔夠人咪可以是但搵個人補位。(咁使唔使加班?)要㗎,老闆話加咪加囉,反正都係做幾多搵幾多,多勞多得嘅,嗰陣啲人真係好勤力㗎,邊有依家咁多公眾假期。」「但係工廠妹係一份永世唔使旨意升職嘅工作,好多女人都要搵錢養家,最緊要搵得多同搵得快。」容姐說。
當年到工廠工作,有人感覺沉悶,亦有人樂在其中,「開工點會悶啫?以前啲車位好近,個個都熟手㗎啦,邊車邊傾偈都唔知幾開心,有啲唔搭嘴嘅,齋聽人講奶奶是非都夠過癮啦。公餘都唔會悶㗎,除咗讀夜校,仲有人走去上堂學嘢,化妝、時裝設計……咩都有。」容姐跟杏姐一樣,才八、九歲便到工廠工作,不同是,她在那個滿是衣車聲的地方,認識了現任丈夫,「我當年喺細廠度做,我老公唔係車工嚟嘅……佢啊,老老實實唔撩女仔㗎。」
 

 

總結
生於同一年代,同一地方,從事同一份工作,命運、個性卻默默引導著將來。在工廠工盛行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個工廠妹,今時今日,有人自由自在,冇「夫」一身輕,亦有人有兒有女有丈夫,家庭幸福美滿;縱然人生路不盡相同,但當她們再次聚首,你一言我一語之間,仍滲透著「以工廠妹為傲」的團結精神,或者,這就是獅子山精神的另一面貌。
 

About六廠基金會
成立於2015年的非牟利機構「六廠基金會」,是南豐紗廠保育項目其中一部分,致力保育香港紡織藝術及文化,目的為當年的六廠構建永久館藏,並策劃一系列展覽及社區活動,不時邀請當年的工廠工人分享經歷,傳承紡織產業的珍貴故事。
網站:http://www.themills.com.hk/zh/mill6-foundation

Ad Block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