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訊
2025-03-08 11:30:00

「中華文化.情繫香江」四十周年文藝晚會4月10日舉行 集多項中國非遺藝術表演

分享:

籌備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四十周年文藝晚會主要理事會成員:(左起)副主席陳永華教授、理事余昭科先生、饒宗頤文化館主席李焯芬教授、文促主席崔綺雲博士、理事伍婉婷女士、理事會義務秘書余非女士。

適逢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 40 周年,將於410日策劃「中華文化.情繫香江—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四十周年文藝晚會」,透過音樂與舞蹈,展現多種寶貴的非遺藝術,帶領觀眾穿越從西周至抗日戰爭時期近三千年中華文化藝術的發展脈絡。晚會邀請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家與團體,呈獻古琴、琵琶、崑曲、粵曲、馬頭琴、漢唐樂舞、敦煌飛天舞等豐富多元的演出。

晚會司儀及說書人、話劇演員王維將跳出傳統主持人的框框,以嶄新形式帶觀眾穿梭不同時代。他指這次將把舞台打造成「現代 3D 呈現的博物館」,讓觀眾透過演出重新理解三千年來的中華文化與藝術。「話劇與音樂、舞蹈、戲曲同台演出,是較為罕見的形式,希望能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讓觀眾以全新角度體驗歷史與藝術的交融。」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余昭科為文藝晚會構思多時,正式籌備了三、四個月:「晚會的設計是將中華文化的信息、從遠古時代至今的華麗篇章,從南到北不同地域的獨特文化,通過文化藝術節目傳承。」

蒙古族演奏家席秀全演奏民族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奏響草原文化

整個文藝晚會將分為八幕:「悠遠的聲音」、「秦風漢韻」、「唐風瑰寶」、「宋代美學」、「元代帝國」、「明代珍寶」、「時空對話」及「盛世華章」。晚會執行導演毛維表示,將會透過燈光、音響等效果,沉浸式視覺和空間轉移,將每個朝代的不同及如何延續。音樂會序幕「悠遠的聲音」由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率先奏響,香港古琴家謝俊仁博士將演奏《碣石調·幽蘭》,琴曲為現存最早的琴譜,亦是最早的文字譜。另外亦有來自蒙古族的傳統弦樂器——馬頭琴,將由蒙古族非遺傳承人席秀全(杭蓋)演奏名曲《故鄉》。

adblk5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席崔綺雲希望透過這次文藝晚會開啟文化教育。

傳承中華文化 舉辦專題講座邀全港教師參與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席崔綺雲表示:「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希望透過這次文藝晚會,開啟文化教育的一環,鼓勵觀眾及學生成為文化的探索者與傳承者。因此,我們特意安排專題講座邀請全港教師參與,讓大家掌握各個文藝節目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義。」

「中華文化.情繫香江—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四十周年文藝晚會」將於410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票價由180元至880元,門票於37日起在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此外,專題講座將於 3 11 日舉行,歡迎全港中學教師參與,以助學界更有效地引領學生探索傳統藝術的內涵。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40 周年文藝晚會

日期:

410日(星期四)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按此劉覽售票網站: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