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yU CPCE和香港保聯雙方代表9日出席簽署儀式,期望年底出台的有關報告助推動香港醫療制度持續向前。
私營醫療費用隨著人口老化、新醫療技術的應用成本而大幅飈升,去年醫療通脹更高達10.3%,為了深入探討疫情後醫療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並預測香港未來可能面對的醫療挑戰,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PolyU CPCE)轄下的老齡化和醫療管理研究中心與香港保險業聯會(HKFI;簡稱香港保聯)舉行簽約儀式,合作研究項目為《從私營醫保賠償數據,分析疫情後影響醫療通脹的因素》,研究將有助釐清醫療通脹的結構性因素,為公私營醫療體系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數據支持。
研究報告料今年底完成 預測醫療成本趨勢
是次研究將利用香港保險業聯會從業界匯集的醫療保險(醫保)逾千萬條賠償數據,分析2019年疫情前及2023年疫情後的醫療費用變化,運用統計建模技術,量化多項關鍵因素對醫療支出的實際影響,剖析私營醫療費用飈升背後的關鍵因素,包括人口老化、新醫療技術的應用成本,以及醫保計劃設計等,期望為政策制定者與保險業界提供具實證基礎的參考方案,使個人、僱主/企業、保險公司和相關公共機構能夠預測醫療成本趨勢,優化醫保保障,並提升醫療資源分配效率。該項研究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屆時雙方將公布研究結果。
香港保聯醫療保險協會的彭向樂表示,是次聯會提供超過一千萬條的索償紀錄,涵蓋團體、個人醫療保險、住院和門診的數據,佔整體業界索償數據的六至七成,甚具有代表性。

PolyU CPCE和香港保聯9日舉行簽署儀式,正式啟動有關合作項目。
今年醫療通脹率料9.8% 整體通脹率為1.5%
香港醫療通脹於去年達至10.3%,遠高於一般整體通脹率的1.7%。有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平均醫療通脹率預計達10.4%,香港料為9.8%,而港府預計今年整體通脹率為1.5%。
面對香港的醫療通脹持續攀升,對市民的醫療負擔構成壓力,本身是著名醫療經濟學者的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教授表示,「醫療通脹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尤以疫情後更見複雜,透過統計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對醫療成本的影響,有助釐清長期以來各界對醫療費用變化的種種假設,推動香港醫療制度持續向前。」他並強調,在當下大數據時代,展開有關研究是有必要性的。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表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目前投保人口中,44歲以下人口跌了12%,45歲以上則增加9.7%,情況令人擔憂,因此希望透過PolyU CPCE學者的專業分析和研究,找到集體智慧,尋找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