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7-10 11:00:00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引入新興兵道武術運動 學克己復禮

分享: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引入新興兵道武術運動 學克己復禮

兵道武術在港屬於新興運動之一,未有太多人認識。但位於慈雲山的救世軍卜維廉中學敢為天下先,率先引入兵道武術,讓學生強身健體之餘,更重要是認識武術背後的中華文化。校長洪楚英表示,學校致力平衡學生學業及課外活動,達致全人發展,期望他們透過武術運動對中國歷史有更深認識,對國民教育有更深了解。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率先引入兵道武術。(鍾式明攝) 洪楚英校長期望學生透過武術運動對中國歷史有更深認識,對國民教育有更深了解。 (鍾式明攝) 校長表示,學校重視學生全人發展。 (鍾式明攝)

中國傳統武術文化

兵道是中國傳統武術代表文化之一,以刀劍杖鐧為主要兵器。經過四十多年發展,近年成為國家重點推廣運動。現代兵道融合競技、武德及禮儀等,強調克己復禮、尊重對手及堅毅自律的精神。 

著重點到即止

為了突顯兵道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武術協會推廣時,特意將運動服裝設計成漢服。學生考段位時要穿上漢服,打出段位需求動作,訓練時亦會換上漢服,並以海綿及塑膠製的短棒反覆練習「斬、砍、劈、刺」等核心招式。隊員之間更會模擬對打,不只局限於個人操練。負責學校中華文化活動的李韻琪主任認為,兵道雖是擊劍運動,強調點到即止的競技禮儀,能夠體現中華文化尚武而不濫武的智慧,同時培養他們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

adblk5
同學訓練時會換上漢服,並以海綿及塑膠製的短棒反覆練習「斬、砍、劈、刺」等核心招式。(鍾式明攝) 李韻琪主任認為,兵道雖是擊劍運動,強調點到即止的競技禮儀。 (鍾式明攝)

強調克己復禮

自律自制亦是兵道武術另一要點,雖然學生練習時是海綿及塑膠制的道具,不怕傷到人,他們亦要學習克己復禮,理解武術之中「禮」的意義。學生練習前後亦會進行抱拳作揖,以示尊重。「本身很多學生性格輸打贏要,舉止吊兒郎當。學習兵道武術後,除了變得謙虛有禮沉穩外,武術當中的各種套路招式亦訓練他們的紀律」負責兵道武術校隊的鄧芷程老師表示。

學生練習前後亦會進行抱拳作揖,以示尊重。 (鍾式明攝) 鄧芷程老師認為,學生學習兵道武術後,舉止變得謙虛有禮沉穩。 (鍾式明攝)

體能是最大難關 自發加操補救

教練梁樹中表示,自己從體能、技術及對抗性方面入手訓練學生。他指,「體能是最重要的一環,體能不夠難以撐起整個表演或比賽,平日訓練會有半小時的拉筋體能訓練。第二是技術及套路上的訓練。最後在對抗性訓練中,學生會模擬對打,吸收、轉化和應用平日所學。」

校隊元老級成員楊子謙及王清林同學均認同,體能是他們訓練的最大難題。王同學更加自發在家加操,做大量仰卧起坐鍛煉體力。

朱良明同學(左一)、楊子謙同學(左二)、王清林同學(右二)及鍾亦朗同學(右二) (鍾式明攝) 學生會模擬對打,吸收、轉化和應用平日所學。 (鍾式明攝) 梁樹中教練指出,學生平日會有半小時的拉筋體能訓練。 (鍾式明攝)

3堂練習隨即校外表演

兵道武術隊成立約1年時間,已經登上不少表演舞台。最令教練印象深刻的是學生的出道首秀,「武術隊第一個校外表演是在黃大仙廣場表演,當時學生只經過3堂練習,就要在公眾面前展示,實在是大膽的決定。」教練更加大讚同學的表現。

鍾亦朗同學期望自己能參與更多表演及比賽,推廣兵道武術,讓更多人認識中華文化。

學生只經過3堂練習,便能在公眾面前表演。(學校提供圖片)

學生只經過3堂練習,便能在公眾面前表演。(學校提供圖片)

ADVERTISEMENT

20周年「全城撐本地消費3重大激賞」! 即睇活動詳情!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