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籃球及游泳幾乎是所有小朋友必上的課外活動之一。普遍家長期望這些活動有助發掘孩子多方面的潛能。教波20年、著名足球教練郭嘉諾(郭Sir)對培養和激發孩子可能性有著自己心得。他認為,小朋友享受踢波(Enjoyment)及以玩樂為主(For Fun)是首要學習準則,教練亦能「一眼睇出」學生是否熱愛足球。他同時建議有志成為全職運動員的孩子放膽將志向告訴父母。

著名足球教練郭嘉諾(受訪者提供)
享受踢波最重要
郭Sir大學畢業後,開始教波生涯,起初教小朋友踢波,現時已經是澳門足球代表隊主教練。教波多年,郭Sir當然收過不少家長疑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踢波天份?教練是如何發掘學生潛能?相比身高體能等,郭Sir認為小朋友享受踢波之中的樂趣較為重要。由於小朋友處於身體發育期,身體仍未完全發展。他見過很多球員在16、17歲時身高仍然較矮,19歲時才開始長高,最後甚至高過1米8。而體能亦可藉訓練操出來,並非發掘潛能天賦方法。
「在8至12歲訓練黃金階段,教練會觀察小朋友的踢球速度及享受程度。有些學生被父母強逼上足球班,即使天份不錯,但未必能全程投入,球技未必會有明顯進步。但熱愛踢波的學生在比賽訓練時會面帶微笑,賽後課後投放時間鑽研,主動加操,球技成績自然進步。這些教練都能『一眼睇出』」郭Sir說。
難忘有領袖特質學生
被問及教波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學生,郭Sir脫口而出說有體育精神的學生讓他留下深刻回憶。他指,「部分小朋友不習慣輸贏,當比賽落敗時,難以認輸,會哭和發脾氣。所以我很重視體育精神。有些學生與生俱來帶有領袖特質,當球隊輸波時,他會說一些鼓勵性說話或擔當指揮一職。其實有時大人都要上領導力培訓課程,更何況是只有6至12歲的小孩子。所以有領導才能的學生特別吸引我目光。」
定目標助獲得滿足感
小朋友不習慣輸贏並非新鮮事,不過家長有時同樣未能接受賽果。有些父母第一反應會責罵孩子。郭Sir認為這些做法容易令小朋友抗拒踢波,家長應該鼓勵他們,同時避免用物質獎勵,要教孩子從競爭中獲得滿足感。他表示,設定合適目標有助他們獲得滿足感,例如比賽要有5次射門或8次解圍,再按照表現適當調整下次目標的難易度。

制定適切目標有助獲得滿足感。(網絡圖片)
給女兒無限鼓勵
郭嘉諾有7歲及11歲的女兒。雖然爸爸及爺爺是足球運動員,但兩個小朋友未有打算繼承衣缽,反倒因張家朗奪金而迷上劍擊。作為著名足球教練,郭Sir面對兩個女兒時,亦要退回父母角色,做回暖男爸爸。「術業有專攻,我不會說太多劍技的東西。我會給予他們無限的鼓勵,避免責罵及不必要的比較。」他同時希望兩個女兒有終身運動目標。
學業運動可以並行
對於家長將孩子學業視為首位,考試季暫停一切運動的做法,郭Sir表示不認同,直言「假如不是考試季,他們是否可以一直踢波,不用讀書?所以運動和讀書是可以同時間進行,學生有考試時亦可進行簡單訓練,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及自律。」他亦鼓勵有志成為全職運動員的小朋友大膽向父母提出,「全職運動員很辛苦,但滿足感亦大。如果越來越多孩子立志成為職業運動員,香港體育界只會更好。」
「全港小學學界三項潛能傑出學生選拔2025」活動詳情:
Facebook:samprojecthk
IG:samprojec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