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職場
2018-12-14 06:00:00

職場欺凌

分享:

承接上回提到職場欺凌多由負面感覺而起,並逐步透過具體行動付諸實行。事實上,不少打工仔為免自己成為受欺凌的對象,多傾向合理化欺凌行為,甚至加入成為欺凌者的一員。有職場心理學講師指,徘徊是否與欺凌者為伍的邊緣時,應易地而處站在被欺凌一方設想,又建議老闆制訂內部守則嚴肅處理欺凌行為。

 

阿郁加入公司快將兩年,一直是同事欺凌的對象,不但因肥胖的身形而被取笑是「豬腩郁」,更被安排坐在全公司最窄的位,出入亦需穿過狹窄的通道,幾乎每日都會因為撞跌東西,而引來同事大聲恥笑。最近,阿郁獲准升職,除搬到較大的工作間外,更多了一名下屬分擔工作。不過,面對同事慣性欺凌,阿郁早已當成工作必經階段,自然沒有保護下屬的念頭,甚至加入欺凌的行列。

由受欺凌的一方搖身變成欺凌人的一方,阿郁心裡既興奮又矛盾,興奮是自己終於不再是被欺凌的對象;矛盾的是儘管自己深受欺凌的荼毒,但不加入欺凌一方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再次淪為被欺凌對象,猶如步入萬劫不復的輪迴。為免自己再次受害,阿郁決定讓下屬「頂替」,任由同事們魚肉。結果,下屬不出三個月便辭職收場,而欺凌的矛頭又再次指向阿郁。

職場心理學講師周朗認為,被欺凌一方變成欺凌者並不出奇,他認為要避免出現這種角色對調,最好的方法就是易地而處,站在被欺凌一方思考,又指被欺凌的人本身有一定價值,若迫走被欺凌的同事,對公司亦無好處。老闆則應制訂守則舒緩欺凌問題,並不時更新有關守則,必要時亦可尋求專業顧問意見,而被欺凌者則應向上司反映。周又說,相比起中小企,大公司擁有較完善的制度和規章,對杜絕欺凌行為處理相對較嚴謹。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認為,在衡量自己是否受到欺凌時,可考慮有關行為是否特別針對自己,以及會否屬於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會不會是大家都會取笑大家,藉此營造較輕鬆的氣氛?又會否未必針對個人?」倘若確認遭受欺凌,受害人應向欺凌者清楚說不,亦可考慮親近其他友善的同事,減低被針對及欺凌的機會,「愈孤立愈容易成為欺凌對象。」葉續稱,部分被欺凌的人或會轉移欺凌較自己弱勢的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