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天氣下中國花生產量大減,有花生只有殼無仁。(網上圖片)
極端天氣嚴重影響內地農作物的收成,據報內地花生出現乾癟以及有殼無仁的現象,主要由於在關鍵的種植期及生長期,種植地區出現乾旱後接連暴雨所致。彭博社引述華泰期貨的分析師Jiang Ying估計,本季中國的整體花生產量將下降20%至30%。
彭博社報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種植國家,佔全球花生產量36%,其次的印度則佔13%。如果中國的花生產量大幅下降,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全球油籽的價格。這也將打擊北京在油籽方面自給自足的目標。根據中國政府的五年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生產超過1,900萬噸的花生。現在,這個目標看起來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計劃2025年花生產量目標1900萬噸
花生是世界上第四大油籽作物,一般來說,它能抵抗乾旱。不過豆科植物需要鈣質才能生長,如果地面過於乾燥或被水淹,就會造成鈣的流失,使植物的根部難以吸收足夠的鈣,就會出現有殼無仁的結果。
在關鍵的收穫期,極端天氣攪亂了中國的農產品市場,花生成為最新的受害品。四川遭受了6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中部和西南部省份遇極端高温,而洪水則在東北部地區肆虐。

中國花生產量佔全球逾3分之1。(網上圖片)
即使在受到惡劣天氣影響前,中國的花生產量也難以達標,花生價格低,亦令許多農民轉向種植玉米和蔬菜等其它作物,以尋求更好的利潤和更容易的工作。至於那些堅持種植花生的農民發現,當4月和5月發生乾旱時,土地太乾了,難以播種。雙重打擊下,部分主產區花生種植面積銳減30%以上。
作物最終播種後,山東和東北部分地區降雨過多,在收穫前夕淹沒了花生田。國金期貨高級分析師相信,農夫會善價而沽,不會低價出售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