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山竹」襲港,至少對本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6億元,是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的3.8倍。(資料圖片)
超強颱風「樺加沙」正逐漸逼近本港,天文台預告其可能帶來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相若的顯著風暴潮,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水浸。目前,不少市民已開始回憶起當年兩大颱風造成的破壞,並關注「樺加沙」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根據天文台此前估算,「天鴿」和「山竹」共造成約58億港元的直接經濟損失,而「樺加沙」的強度若如預期,其經濟影響可能更為嚴重。
「天鴿」經濟損失約12億元
據天文台及香港保險業聯會的數據估算,超強颱風「天鴿」引致的直接經濟損失主要包括兩大部分:政府部門、公共事業及其他組織報告的損失,以及保險索償金額。截至2019年10月31日,相關單位報告的損失為9,703.7萬港元,已扣除重複計算的保險索償。另一方面,保險索償金額經市場份額調整後,約為11.07億港元。兩者合計,「天鴿」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約為12億港元。
天鴿颱風回顧|杏花邨打風過後 有居民自發清理路面雜物(多圖)
「山竹」破壞力更強 損失高達46億
至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的破壞規模遠超「天鴿」,政府及相關機構呈報的損失金額達9.1億港元。保險索償方面,包括財產損壞、業務中斷及工程保險等類別,經調整後總額約為36.88億港元。整體而言,「山竹」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約46億港元,反映其對本港基建、商業及民生方面的嚴重影響。
因此,「天鴿」和「山竹」合共已為香港至少帶來約58億港元的經濟損失。雖然目前「樺加沙」的動向與强度仍屬變數,但其預測路徑與風力顯示,本次颱風有可能對香港構成比「天鴿」和「山竹」更大的威脅,其破壞力絕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