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解碼|新冠疫情反覆來襲 高危人士接種疫苗加強劑 助減重症風險
新冠疫情每大約4至8個月便有一個活躍周期,甚至會出現高峰期,高危人士要提高警覺。最近便有曾患肺癌名人懷疑因感染新冠致併發症死亡,有臨床腫瘤科醫生表示,癌症病人,尤其是的肺癌病人,因肺功能較差,萬一新冠病毒感染導致肺炎,病情會容易惡化,甚至危及生命。呼籲癌症患者及早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減低相關風險。
新冠肺炎每大約4至8個月便有一個活躍周期,衞生防護中心於今年5月底就表示,由對上一個月、即4月開始,新冠感染個案明顯上升,疫情後來雖放緩,但相信仍會在短期內維持較高水平,市民不能忽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指出,患癌症、糖尿病或風濕病人士,以及曾接受器官移植人士,或需服用抑壓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均屬高危人士,他們的抵抗力較差,一旦感染新冠病情,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高危人士應及早接種疫苗,保護自己。
癌症病人染新冠或會惡化成重症
肺癌為例,若曾切除肺部,或出現肺纖維化,康復後肺活量會下降,令肺部儲備不足。不慎染上新冠肺炎,病情不但容易惡化,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症狀,嚴重更危及性命。「肺癌病人感染新冠後,病徵可能會較差,得到重症機會亦會較高,也較容易有長新冠後遺症,例如好易攰、氣促等。所以一旦有發燒、咳嗽等懷疑新冠症狀,便要盡早求醫。」梁醫生補充。
癌症患者不幸中招,一般建議要多休息,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紓緩性治療等等,避免病情惡化。而處於急性階段期間,患者都需要停止化療、電療或免疫治療等療程,待身體康復後,才能恢復癌症治療。
專家呼籲注射疫苗加強劑增保護
本港現時已引入新一輪的新冠疫苗加強劑,即JN.1譜系疫苗。高風險人士無論過往曾接種多少疫苗,如接種上一劑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至少6個月後,建議接種一劑JN.1譜系疫苗作保護。其中癌症病人都屬於高風險或免疫力弱人士,適合接種疫苗,當中包括現正接受或過去12個月內曾接受腫瘤或血癌免疫抑制治療;正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或過去6個月內曾接受過免疫抑制性化療或放射治療人士。
研究顯示,長期病患者及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可將染病後轉為重症的風險降低約7成。除了減輕病情嚴重程度,接種疫苗亦能減低5成「長新冠」後遺症,例如容易疲倦、失眠等令人困擾的問題。
癌症病人治療前宜注射疫苗
梁醫生建議癌症病人,最好在癌症治療展開之前接種疫苗。即使已處於療程階段,都可接種,但有機會要評估白血球是否在正常水平,因為水平達標才顯示身體有能力產生足夠抗體,適合接種疫苗。
另外,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比一般人差,日常應注重個人衞生,在高危地方要帶口罩、使用酒精搓手液。除新冠疫苗外,亦應接種其他疫苗,藉此預防同時中招,例如流感、肺炎鏈球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梁醫生最後提醒,防治新冠病毒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市民可登入「衞生防護中心 -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網站,了解更多接種詳情,並可於此網站預約到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指定的普通科門診診所或長者健康中心等地方接種疫苗。另外,癌症病人也可於公立醫院覆診時,到專科門診接種有關預防疫苗。

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